為適應經濟發展新趨勢,銀川市圍繞農業由“粗放”向“精細”,工業由“重”向“輕”,服務業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總體思路,利用核心區享有先行先試的特殊政策優勢,進一步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同時,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重大機遇,實現銀川開放內涵式發展,并自覺融入國家開放大格局,使銀川的企業更好地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
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融合,運用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整合工業生產內外環節,實現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在銀川市傳統制造業已經成為一種“浪潮”。
在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共享模具有限公司,3D打印機已在模具生產加工車間運行了5年之久。共享智能制造研究院負責人介紹稱,此前制造一臺發動機缸蓋需要用20個獨立零件組裝,其生產流程需要一個有十幾年經驗的老技工忙碌5個月。如今,3D打印一天就能使其完成,精度、效率都大幅度提升,在鑄造3D打印產業化應用上實現了突破和首創。值得一提的是,共享鑄鋼3D打印及鑄造智能化工廠項目有著“寧夏新舊動能轉換的典范”之稱。
銀川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江蘇卡威集團新能源汽車制造、昊晶光電科技大尺寸高品質藍寶石長晶、遠高新能源裝備塔筒生產擴建及風電法蘭生產等新產業項目已在銀川全部開工。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銀川市46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81.5億元,同比增長9.1%,工業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升。
在銀川濱河新區智慧產業園,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建設現場一位主管介紹:“一期9個項目正在建設中,根據進度,今年10月將全部建成投產。”據了解,這9個項目包括智慧產業研發大廈、智能垃圾桶、中心二期、立體泊車、智能儀表、智慧水表、智慧氣表、智慧水務等。這些項目的落地發展與銀川發展智慧城市取得的成功密不可分。
像銀川這樣依托智慧城市建設驅動產業衍生與發展的,全國都屈指可數。
2016年,迪拜政府代表團在參觀完濱河新區智慧產業園后,對智能垃圾桶產品非常感興趣,當即就下了上萬個智能垃圾桶的訂單。截至目前,智慧產業園已吸引近40家掌握高精尖技術的企業落地或簽訂意向書,預計到2020年,將引進100家企業,打造成為百億級產業園區。
如果說濱河新區智慧產業園發展尚在起步階段,那么銀川iBi育成中心則已成為銀川新產業、新經濟、新技術的聚集區。近年來,中心積極開發云計算、、物聯網、衛星應用、互聯網金融、生物科技、文化創意、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等新興業態,預計到今年年底,入園企業總數達750家,取得自有知識產權1000項;實現網絡交易額7000億元,從業人員總數達到9000人,全口徑稅收近4億元,培育上市企業25家。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