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推進,我市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人才強市戰略的落地深根是支撐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而技能人才又是驅動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市先后通過將技能人才評價權下放企業、加大人才扶持資金等措施進行多元探索,創造出具有江門特色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率先出臺人才獎補政策
王建紅是江門市天釔金屬有限公司的人事主管,去年她將公司22位員工的高級技能人才認定申請提交給市有關部門,最終18人通過。這18人可以獲得包括3年的養老保險金等補貼,“這個政策好,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王建紅說,“補貼是激勵,最主要是員工認為被認可、被重視。”今年,王建紅準備將申請人數提高到70人左右。
早在2012年,我市實施“企業高技能人才養老保險補貼辦法”,對獲得高級工職業資格以上的企業高技能人才給予養老保險補貼,補貼金額為個人繳納養老保險金的50%,每個技術等級補3年,最多可享受9年的養老保險補貼。這一獎勵政策的實施時間比省人社廳出臺的“勞動力技能晉升培訓補貼”政策早許多,補貼額度也相對較高。目前,我市又增加了對高技能人才培育平臺、高技能領軍人才、高級技師、國際認證人才4項專項資助。
資金獎補是對技能人才給予重視的表現之一,為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職業培訓聯盟,聯盟成員包括企業、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行業協會等,聯盟依托江門市省級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為我市重點發展的產業集群提供“菜單式人才”人才培養。2014年至2017年8月,累計為151家企業提供“菜單”服務3763人次。全市的技能人才培養成效顯著。2017年8月底,我市技能人才總量49.6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2.13萬人,高技能人才比2012年增加5.79萬人,增幅91.32%。
開展企業人才自主評價
技能人才的評價體系是一項重要內容。我市創新性將技能人才評價權下放企業,“一企一案”模式開展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目前,我市開展技師以上級別技能人才自主評價的企業有3家,參評技師491人,高級技師126人。通過自評獲得相應資格證書的技能人才享有省、市政府出臺的勞動力技能晉升補貼、高技能人才補貼等政策,以及行業、企業的技能人才補貼。
“以前的評級主要是向政府部門申請,由政府派人來企業做考核評價。”王建紅說,“現在企業自評后,更有針對性。”王建紅所在的企業開展人才自評,她要制定詳細的年度培訓計劃、課程內容等,考試試卷的內容也由企業制定。同時,我市還探索將技能鑒定具體事務向行業轉移,截至今年4月,中車、美達錦綸、江門工藝美術協會等28家行業、企業參與了自主評價,其中參評人員3317人次,獲證1906人。
技能人才評價權下放能激勵企業自主培養的熱情,但要擴大全市技能人才的培養規模顯然需要更多的方式。“我們招聘主要依靠職業技術學校和大專院校。”王建紅說。學校的培養至關重要,目前,江門市技師學院通過與德國等培訓機構合作,探索新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此外,今年6月成立的江門市工匠協會也承擔著培養人才的工作,但市工匠協會的另一項職能是搭建企業和人才、市內和市外交流的橋梁。“我做浙江商會會長時,通過跟企業交流,就感覺到工匠性人才的缺乏。”市工匠協會會長馮式忠說,相關企業對人才培養提出需求,工匠協會將邀請專業的老師進行培訓。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