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研討會暨第十九屆中國集成電路制造年會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行業主管部門、國內外業界知名企業、研究機構、產業聯盟近600名代表出席會議,把脈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小田說,近十幾年來,世界集成電路產業都在走下坡路,但中國卻保持著年均20%左右的增長率。因此,世界集成電路主要廠商和各路資本都在搶灘中國市場。
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以廈門為例,在產業空間載體方面,廈門市依托火炬高新區,規劃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制造和配套集聚區、設計及關聯產業園、大學科技園與人才培養基地等在內的“一區一園一基地”空間載體。在產業基礎方面,廈門市圍繞聯芯、紫光、三安等龍頭項目,引進了美日先進光罩、世禾清洗等上下游產業鏈關鍵項目,初步覆蓋了“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裝備與材料”等產業鏈環節。
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認為,近年來,中國集成電路行業逆勢而上,設計、制造、封測等各個環節都在快速增長,利潤也穩步提高。國內很多地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奠定了進一步快速發展的基礎。當前,廈門市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在研發方面,廈門市擁有清華海峽研究院、廈門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微納電子器件與集成技術重點實驗室、廈門市專用集成電路系統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技術研發機構。在資金方面,設立了規模不低于500億元的廈門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支持企業發展。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于燮康也表示,上半年我國半導體產業增長16.2%,遠高于國際平均增長率,增長的基礎建立在國內巨大的市場需求。據測算,2015年國內市場規模高達1萬億元人民幣,但國內產能只有3000億元人民幣,仍需進口大量國外半導體產品。因此,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
根據廈門市出臺的《廈門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到2025年,廈門市集成電路產業產值可達1500億元,以集成電路產業為支撐的信息技術產業和相關產業規模超4500億元。廈門市將力爭把集成電路產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部署,并成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點集聚地區之一,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前三名,形成具有國內龍頭地位的化合物半導體研發、產業化基地,構建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在部分領域占有國際半導體產業版圖中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