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倍增計劃”的加速推進,科技、金融、產業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在東莞,半年內設立了近30只產業基金或股權投資基金。這些基金通過引導并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資,快速對接產業和金融要素,激發轉型升級新活力。
東莞市委書記呂業升表示,目前東莞已形成良好發展勢頭,要充分認識到壯大新興金融業態的重要意義,加快補齊金融發展短板,提升金融供給水平。
1 創新驅動下資本涌動
2億元的厚街會展產業引導基金、3億元的東莞市南城天安股權投資基金、松山湖基金小鎮首批總規模達195億元的20只基金簽約進駐,8億元的東莞紅土二期基金將成立……涌動的資本背后,東莞的制造業轉型升級也在提速。
今年3月,在東莞市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會暨集中簽約動工儀式上,一個重磅消息掀起了資本市場浪潮,讓東莞的企業家非常興奮:東莞將成立14個產業基金,意向規模近15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與“倍增計劃”試點企業相關的有13個,總投資額145億元。這是多年來東莞金融界少有的大手筆,也是東莞實施重點企業“倍增計劃”的開局力作。
記者梳理發現,東莞的產業基金如今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豐富,各具特色。短短半年時間里,約30只產業基金在東莞成立,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力。
東證錦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勁春及其團隊最近非常忙,他說:“東莞首只 倍增 基金一期已經成立,如今正在尋找優質的項目。希望通過成立基金推動 倍增 企業發展。一方面推動企業實現快速提質增效,另一方面可促進東莞產業轉型升級。”
這只倍增基金是由東證錦信、東莞信托、東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東莞市松山湖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莞信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國企和金融機構出資。其中,深圳前海莞信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100萬元,其他4家公司各出資1200萬元,5家企業合計出資4900萬元。
作為基金行業的“老兵”,江海盈科控股集團股權投資公司總經理晏華今年以來異常忙碌,因為一撥又一撥的企業找上門來尋求合作。晏華說,十多年以前,在與企業接觸中,明顯可以感覺到企業對創投機構的謹慎,如今東莞的企業家已經對創投有了深刻的認識,一些企業選擇主動對接創投公司。
由晏華掌舵的江海盈科控股集團股權投資公司,成立僅僅3年,如今已經擁有多只基金,資金總規模超過5億元。東莞的產業基金,正迎來“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