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教學領域的永恒話題,也是各校紛紛堅守的“生命線”。11月4日,一場事關科技與藝術合作方式的探討在浙江杭州召開,來自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等高校近300名學者、研究生齊聚浙江工業大學,為培養當代設計人才出謀劃策。其中,培養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復合型人才,成為當日的熱點話題。
隨著“雙一流”高校和建設學科名單的公布,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池春水也被激活。如何針對“雙一流”標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設計學科,已成為諸多高校發展面臨的新課題。
設計驅動產業,科技引領時代變革。現代設計發展百余年來,科技與藝術的合作方式一直是設計界考慮的方向,而這也被中國一些教育界人士看做是設計人才培養的目標。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教授林家陽直言,當前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極速發展,但在設計人才培養上,仍跳不出固有的觀念,認為科學家與設計師之間不是共通的。在他眼中,這也是造成當今諸多科技產品缺乏美感、藝術設計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說,產業轉型與消費升級都在呼喚科技與設計的結合。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追根溯源,調整當今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師的知識組成就是要多元化,才能帶動學生在設計上實現科學與藝術結合的目標。”
不謀而合的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教授邱松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整合比創新更重要。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的當今,他認為,對于設計行業而言,培養多學科的復合型設計人才才是重點,若仍用條條框框束縛而非趨向多元化發展,那對于社會的資源整合是百害而無一利。
“行業之間需要交叉,這樣人才就會流通,才會帶來新思路,創造新模式。”邱松說,設計師如同指揮家,只有將各行各業的最新研究成果與設計理念相結合,才能創造出科技感與美感并存的產品。
此外,他認為,設計師不僅要了解當下,解決現在的問題,更要著眼于未來,知道各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但這并不表示各個高校就要趨同化發展。
他說,高校要根據自身資源和人才培養目標來決定頂層設計。“綜合類院校,可以嘗試跨學科交叉,單一性學科的院校,在育人過程中就要向專業化邁進。同樣,高職高專院校,更多的是要面對社會需求來培養人才。”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