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合肥產業扶貧持續發力,特別是特色種養業扶貧工程全面開花結果,惠及眾多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據市農委統計,全市112個貧困村已全部產業到村。根據計劃,到2020年,每個貧困村將建設1個特色產業園,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基本上從事1項特色種養業,通過產業扶貧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比重達到50%以上。
扶持發展“一村一品”專業村
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探索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因地施策、因人定策,大力推進各類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經營大戶帶動和貧困群眾自主發展產業“四帶一自”模式。同時,注重扶貧產業園帶動,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效應。目前,全市涌現一批大棚蔬菜、食用菌、蓮藕、草莓、瓜蔞籽、白鵝、湖羊、蠶桑、水產養殖及魚稻共生等特色扶貧產業基地,建設218個扶貧產業園,吸納帶動12201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200元以上。
為優化發展特色種養業,“十三五”期間,我市將在112個貧困村,圍繞特色鮮明、附加值高、主導產業,開展“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鎮建設,推行“三品一標”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扶持發展一批“一村一品”專業村。力爭到2020年,實現每個有條件的貧困村形成“一村一品”專業村。此外,我市還將開展專用品牌糧食、特色園藝作物、茶產業、特色畜牧業、特色水產等扶貧工程,建設一批特色扶貧生產基地,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提供訂單式托管式經營服務
如何讓產品賣出去,是產業扶貧的一大關鍵。據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112個貧困村共與239個單位開展了特色種養業產品銷售對接,僅肥東縣就主動與39家有農產品需求的學校、醫院、酒店、農家樂、大型企業食堂等對接供銷信息,拓寬了銷售渠道。該負責人表示,目前,貧困村、貧困戶種植的蔬菜、優質稻米、瓜蔞籽等特色農產品已逐步實現銷售收入。
“十三五”期間,合肥將引導和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企業、農旅結合等新型業態主體,通過在貧困村建設生產基地、原料基地、營銷平臺等,促進特色種養業深度開發,讓貧困戶分享產業化環節增值利益。值得一提的是,除支持貧困特色產業村建設電商網店外,我市還將培育發展“種、育、播、耕、防、收、烘、儲、加、銷”全程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貧困村、貧困戶提供“訂單式、托管式”經營服務。
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
新型經營主體成為脫貧致富“領頭羊”。合肥一直以來注重激發新型經營主體幫扶動力,堅持帶動效果與財政獎補、項目安排、信貸額度、等級評定相掛鉤,增強帶動能力和帶動意愿。據統計,全市3154個新型經營主體(龍頭企業、合作社)帶動53498戶貧困戶實施特色種養業項目,實現戶均增收1000元。
據介紹,為了給貧困戶注入更多的發展活力,我市將開展貧困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組織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計劃、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提高貧困戶產業脫貧致富技能。“下一步,我市還將實施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到2020年,為每個貧困村平均培養5~7名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每人平均帶動10戶以上貧困戶增收脫貧。”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