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是當前引領性的戰略性技術和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作為致力于打造全球科創中心的上海,正加快發揮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優勢,努力打造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
11月14日,上海市政府發布《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透露,到2020年上海將實現人工智能重點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成為新增長點。基本建成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培育10家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標桿企業。
發布會上,上海市經信委表示,未來上海將重點培育6個方面的產業,以打造AI+實體經濟的新格局,完成千億產業的規模目標。
將出臺AI人才專項政策
本次發布的《實施意見》從五個部分共出臺了21條措施,重點內容將突出“三個深度融合”。
第一個深度融合是指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進行融合,形成經濟新增量。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著力進行,一是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提升質量效益;二是促進產業邁向價值鏈高端提高能級水平;三是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新興產業集群。
基于此,上海提出未來將打造一個人工智能特色小鎮和人工智能創新承載區。其中,以串聯“徐匯濱江-漕河涇-閔行紫竹”打造人工智能創新帶,建設華涇北楊等人工智能特色小鎮。計劃打造“張江-臨港”人工智能創新承載區,打造人工智能科研高地和智能芯片/傳感器、智能裝備/部件產業化核心基地。
第二個深度融合是指促進人工智能與創新創業進行融合,形成發展新動能。《實施意見》分別從加強基礎科研創新、建設創新人才高地和激發市場活力三個方面給出了具體執行路徑。
方案中提及上海將實施“人工智能人才高峰建設行動”,制定針對領軍人才、高端科研人才、創業團隊的個性化政策。
對此,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透露,目前全球都在搶AI頂尖人才,市委相關部門和各個委辦也在醞釀,上海會相應出臺AI人才專項政策。其中,有些政策條款是全市吸引人才共性的,有些是吸引AI人才個性的。
第三個深度融合是指打造多元主體的智能生態圈,形成要素新供給。《實施意見》對此提出了兩項具體要求:一是加快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推動氣象、電力、燃氣、通信等公共服務機構逐步開放數據資源;二是創造優良的市場和政策環境,加強財政資金聚焦扶持,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
上海市經信委在發布會上透露,下一步將加快《實施意見》的落地實施,建立組織協調、督促落實機制,會同全市相關部門、推進各區結合優勢聚焦引進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及重點項目,發布配套政策文件,加強各項目標任務的協調推進。
重點培育6個新興產業
十九大報告里提出,人工智能、互聯網要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各個地方要去策劃、研究,誰結合得好,發展就快。
《實施意見》為上海市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市場目標,到2020年上海將實現人工智能重點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成為新增長點。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此目標規劃下,屆時上海將迎來“AI+時代”的到來。那么上海如何發揮自身的產業優勢,在AI+時代要具體打造哪些產業來實現這一最終目標呢?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張英透露,上海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十分關注智能裝備,產品與核心部件在系統協同和發展領域發揮的作用,未來上海將重點關注“3+3”共6個方面的產業發展來支撐這一目標的實現。
其中,第一個“3”主要是指三個新興產業的培育,包括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智能機器人和智能硬件產業三個方面。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