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經濟怎么發展?不外乎挖掘文化、復制傳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圖為2017年9月23日,游客在新疆東北部的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巴里坤湖游覽。
目前,國內外有關“一帶一路”倡議將如何影響世界的討論較多,而有關“一帶一路”倡議將如何影響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以及其所可能引領的全球化新模式卻很少有人關注。有鑒于此,本文集中討論如下四個問題:第一,“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理念、合作重點和經濟學實質;第二,“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第三,“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挑戰;第四,“一帶一路”倡議所提供的全球化新模式。
一、 “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理念、合作重點與經濟學本質
(一)“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理念
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哈薩克斯坦納扎巴耶夫大學時,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與外交部三部委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下稱“《愿景與行動》”),其中明確指出,“一帶一路”包含四大理念,分別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利共贏、互學互鑒。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很顯然,這非常符合中國多年來一直提倡的國際交往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同時也意味著“一帶一路”很可能彰顯出一種全球化的新模式。
《愿景與行動》明確指出,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乃是一種倡議,而不是一種戰略,它要實現的目標就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構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通俗地說,從責任層面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要像家庭成員那樣,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盡自己的義務,精誠合作、有序合作,而不是沒有倫理、沒有高下、沒有大小的無序競爭;從利益層面看,各國各地區的基礎設施、經濟、貿易、資金等是互聯互通的;如果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關系形成如上所說的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那么,這些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關系就已經是命運共同體了。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的重點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合作重點是非常清楚的。
首先是政策溝通,其次是設施聯通。接下來就應該是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與民心相通。因為無論大家的關系怎樣,兩個資源和稟賦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一定能找到一種產品、一個產業、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地區,展開務實、雙向的合作與貿易。再接下來,貿易暢通了,恐怕資金還要相互融通、相互可兌換,不然,這樣的貿易就不能長久。
很顯然,在這五“通”倡議當中,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可以先易后難,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那樣;也可以是先民心相通后貿易暢通再設施聯通或者資金融通。可見,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和合作是非常務實的,也便于實踐中的可操作、可復制和可推廣,還能適用于不同國家的不同情形。
(三)“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學本質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四年有余,討論很多,但有關其經濟學本質的討論還不多。筆者認為,其經濟學本質大體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首先,“一帶一路”雖然是一項倡議,但涉及到政策溝通、基礎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大領域,同時還涉及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由于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的是沿線各國和各地區形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因此,“一帶一路”倡議必定是一種全球治理或者全球化的新模式。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