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下,園區正成為福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產業聚集區,引領著福州產業發展的未來。2014年,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意見》,明確全市重點發展的23家園區,其中國家級8家、省級9家,市級及以下6家。兩年來,伴隨著福州新區的開發建設,福州南北兩翼風生水起,加快推動了各類園區大建設、大發展、大提升。
園區發展的提速增效,加速提升了園區承載力。2015年,全市重點園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274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八成;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91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近九成。一條具有福州特色的園區發展之路,正在加快崛起。
堅持項目帶動
增強園區集聚效應
項目是園區的生命線,項目越多、越大,園區發展就越有后勁。這幾年,福州依托“5·18”等重大招商平臺,積極引導項目向園區集中,一批產業帶動力大的龍頭項目紛紛落戶。
京東方8.5代面板項目就是一個典范。該項目去年4月簽約落戶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已完成主體結構72%,預計明年投產。項目帶動集聚東旭光電等一大批中下游項目落戶園區,拓展出一條新的千億級產業鏈。
受益于福建自貿試驗區改革紅利,江陰工業集中區中景石化一期35萬噸/年聚丙烯已建成投產。同時,工業區還引進了天辰耀隆己內酰胺、東南電化、耀隆化工、中石化巴陵己內酰胺等重大化工項目,未來這里將形成年產值2000億元的產業集群。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轄的快安高新園區、馬江園區和長安投資區,也迎來大項目“井噴”。福建上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加快供給側改革,“跨界”發力智慧水務,即將投入市場應用。今年1~4月,國脈科技(11.260, 0.04, 0.36%)、新大陸(18.890, 0.06, 0.32%)支付銷售訂單大幅增加,增速分別達149.2%和178.6%。
作為我市紡織業的“主陣地”,長樂濱海工業區已催生出金綸高纖和恒申合纖2家百億企業,推動全市紡織化纖產業形成超2000億元的規模。在可門經濟開發區,申遠新材料聚酰胺一體化、法液空等項目建設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預計年底投產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己內酰胺、錦綸聚合和錦綸紡絲生產基地。
優化產業層次
提升園區發展實力
產業發展層次與水平,對園區提升發展實力至關重要。項目好,效益就好。據統計,目前全市園區共入駐企業近萬家,去年上繳稅收達到210億元。
青口投資區是省市重點打造的汽車生產基地。隨著德國戴姆勒、美國克萊斯勒、加拿大麥格納、日本三菱、臺灣中華汽車等2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知名企業前來投資興業,2015年,該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15億元,上繳稅收19億元;今年1~4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8.9億元,上繳稅收9.8億元。
福建首家民辦開發區——福興經濟開發區持續對區內企業進行優化升級,積極打造光、機、電智能化經濟開發區。去年,該區年產值億元以上企業達到34家,其中高意科技、茶花家居、廈航福州總部稅收達億元,目前茶花家居、盛輝物流、盛豐物流、天一同益等4家企業正在申報上市,潔利來、喜相逢已上新三板。
園區提質增效,高新技術項目不可或缺。目前,全市園區已有省級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327家,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產值1559.18億元。融僑開發區、福州開發區、福州軟件園等3個園區被列入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