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省政府批復同意《太原都市區規劃(2016-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實施,太原都市區將打造“雙城多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雙城”指兩個中心城區,包括太原主城區以及太原—晉中共建區;“多組團”指陽曲、泥屯、清徐、徐溝、西谷、修文等6個產城融合的城鎮組團。
區域面積達5457平方公里
太原都市區規劃范圍為:太原市六城區、晉中市榆次區、清徐縣和陽曲縣行政管轄范圍,面積5457平方公里。《規劃》提出,太原都市區將發展成為國家能源服務及創新中心,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文化旅游基地,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示范區,太原都市圈(城市群)新型城鎮化的核心主體和引領中心。到2030年,太原都市區將實現資源型經濟成功轉型,建成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自主創新基地和新興產業基地,實現城鄉一體化,環境質量得到根本好轉,綜合競爭力、文化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4大類差別化政策分區
將太原都市區全域范圍劃分為“優化發展區、重點發展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4大類差別化政策分區。優化發展區包括太原、晉中現有城區范圍。重點發展區包括產業園區組團、清徐縣城、陽曲縣城和若干重點鎮規劃區。限制開發區包括中心城區外圍山前地帶、淺山地帶和組團間的生態廊道。禁止開發區包括依法設立的各類自然和人文資源保護區、永久性基本農田集中區。
“兩環一網、四縱四橫”生態體系
劃定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和已建區“四區”,實行分區控制、分級管理,形成“兩環一網、四縱四橫”的生態安全格局。兩環:在中心城區和重點發展區周邊,規劃東西山生態修復圈、環城生態休閑游憩圈。一網:沿城郊設置旅游公路,沿都市區內的河湖水系、大型綠楔建設步行綠道,將生態斑塊連接成網。四縱:貫穿都市區設置大型生態廊道,既是控制城鎮組團無序蔓延、阻止攤大餅、避免城市病的生態隔離帶,又是抵御霧霾、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通風廊道,也是區域基礎設施廊道和野生動物遷徙通道;汾河大型生態廊道、沿太中銀鐵路和干渠生態廊道、沿太原與榆次之間鐵路和高壓走廊生態廊道,以及修文西部沿鐵路生態廊道。四橫:臥虎山-澗河-森林公園-汾河-北排洪渠生態廊道、烏金山-太原中心城區南隔離帶-晉陽湖濕地-西山生態廊道、榆次東八縛嶺-鐵路及高壓走廊綠帶-太原經濟區及小店南側綠帶-汾河綠帶-晉陽古城保護區-蒙山生態廊道,以及瀟河及其沿線綠帶。
推進太原晉中同城化發展
實現金融、電信、社保、人才流動、醫療認證、農產品檢測認證、公共交通、基礎教育等領域的同城化發展。將太原、晉中兩市行政邊界的結合部確定為“同城化重點協調區域”,通過拓展新的城市空間,推進公共設施、基礎設施和生態修復的一體化。在太原-晉中共建城區,重點進行現狀園區的協調與共建;在瀟河一帶,重點進行現代產業園區的協調共建。在國家綜改試驗區配套政策層面、省部級層面、省各職能部門層面、市級和市各職能部門層面,以及金融、電信、市政等專業部門層面“制度同構”。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