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技術應該跟東莞有發展潛力的制造業企業融合,發揮最大的市場效應。”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在10日的“中國智能技術創新發展國際論壇暨2017年中國嵌入式系統年會”上說道。該活動由中國科學院云計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以下簡稱“中科院云計算中心”)、中國嵌入式系統產業聯盟主辦,東莞市中科云智產業孵化有限公司承辦。
本次活動吸引了來自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海爾、華為、騰訊、中興等機構和企業的14位學術權威、知名學者和名企高管與全國各界人士參加,旨在交流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技術及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分享智能制造的最新研究成果與應用經驗,研討關鍵需求與解決方案。
推動企業發展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作為工業4.0的核心環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會上,李國杰帶來了“發展人機物融合智能”主題演講,并與觀眾進行思想的交流、碰撞。
“通過信息變換優化物理世界的物質運動和能量運動以及人類社會的生產消費活動,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使得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更加高效,更加智能,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李國杰說。
李國杰解釋了人機物智能的本質,他將人機物融合的智能技術視為未來的發展重點,這也是東莞智能制造發展的努力方向之一。李國杰指出,人機物智能更加直接地涉及到人類社會和物理世界,利用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現有的技術,鼓勵研究發展一種開放和分享,同時又能接受政府依法監管的智能萬物互聯網。
李國杰指出,中科院云計算中心自成立以來,已經在云計算及技術等方面有很大突破,教育云、健康云、3D打印等方面不是只做服務,而需注重企業軟件自主研發,同時技術需要通過國家安全部門的認定。李國杰認為,這些技術應該跟東莞有發展潛力的制造業企業融合,從而推動企業發展智能制造,讓模擬仿真和、3D打印等技術能真正在莞實現產業化,發揮最大的市場效應。
工控系統面臨安全隱患
隨著工業4.0的推進,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特征的新一輪產業革命的興起,信息安全問題和智能制造技術日漸突出。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帶來了“工業控制安全”的主題演講,對目前東莞乃至國內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方面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和未來發展進行探討,為在場的觀眾指明了安全基本策略和具體防御措施。
“工業控制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物理過程的監測和控制,在電力設施、水力油氣、交通運輸等重要行業和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工控系統也面臨偽造、假冒、惡意代碼、拒絕服務等內外部的多重威脅。”何積豐說。
何積豐直言,現在工控系統面臨嚴峻的安全隱患,他指出現有的大多數工業控制系統,幾乎所有的“稚嫩”行為都集中在企業管理系統和過程控制系統中,終端節點只是按命令執行,使得網絡風險集中在上層系統,一旦上層系統被攻破,底層的終端設備將毫無防御能力。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