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8日,我市創造性提出“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邀約全球武漢校友智力回歸、資本回歸,助推武漢趕超發展。一批知名校友熱烈響應,“回武漢”成為潮流。5月26日,在漢高校校友總會聯盟成立,統籌在漢高校校友的組織、協調、聯絡等工作,讓校友資源不斷向武漢聚集。截至11月26日,武漢共舉辦9場“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專場活動,校友簽約項目總投資達13014億元,占今年全市招商簽約總額的五成多,形成強大氣場,開創城市“校友經濟”新模式。
12月7日晚,“‘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開創城市‘校友經濟’新模式”,成為2017年度武漢市“二十件大事”。
“從橙紅的光影里/從蘇醒的樹林里/我扛著簡單的行李/順著山的標志/走向這高大的梧桐,幽靜的山林/走向這綠色的琉璃瓦,灰白的墻壁/順著這通向藏書的臺階/一級又一級”。毛振華在武漢大學求學時寫的這首詩,取名《我已然留在這里》。38年后,已是中誠信集團創始人的毛振華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將其集團旗下的征信總部和信用體系建設總部從北京遷至武漢。他把心靈的“家”安回了武漢。僅今年以來,他就回“家”不下10次。
接踵而來,來了再來
校友回漢就像回家一樣
38年前,毛振華考入武大。22歲時,他發表了萬字論文,發現武漢經濟突破口在于智力的轉化。“時隔31年,武漢的優勢在‘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的背景下放大,我們作為校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和這個城市緊密聯系在一起”。
他口中的“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于今年2月28日在漢被創造性地提出。培養了300多萬名高素質人才的武漢向校友們“喊話”:資本回漢,智力回漢,助推武漢趕超發展。
12月14日,中國網絡文化產業年會在漢閉幕,總金額349.7億元的文創項目簽約。華中師范大學校友、中國動漫集團董事長庹祖海是把這一盛會主辦地從北京帶到武漢的背后推手。他說:“曾經的武漢學子自當如江河之歸海,景從而云集。我們回來,就是要‘做多’武漢!”
武大校友陳東升說:“我坐不住了,一定要回武漢看看。”武大校友雷軍說:“我對武漢的感情非常非常深,我也非常希望能為家鄉做一點事情。”華中科技大學校友陳宗年向全球各地的武漢高校校友“喊話”:“盡管來第二故鄉,第二故鄉也盼望你們回來。”
“無論是從情感角度還是從理性判斷上,武漢都到了投資的戰略機遇期”。汪潮涌、陳宗年、陳東升、雷軍、董明珠、李建紅……各校校友紛至沓來,武大校友還二度“返場”。
全國首創“校友資智回漢”
結出超萬億元投資碩果
294個簽約項目,13014億元簽約金額,5000名校友,8所高校,9場專場活動……
憑借“比任何調查都管用的背書”——校友身份,在價值觀認同下,校友們看準風口“抱團”回漢。
武大校友、“1藥網”聯合創始人于剛,應校友閻志之邀投資了卓爾集團并擔任其聯席主席。校友閻志、楊志、艾路明都投資了于剛的“1藥網”,于剛也投資了校友周旭洲、陶闖的企業。武漢大學不少企業家校友都把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放在了武漢。彼時,將四面八方校友們聯結在一起的,是“校友會”等。
“武漢+母校+校友”同心圓越畫越大。武大校友企業家聯誼會秘書長蹇宏,10天跑遍7個區,武大校友企業在各個區“落地開花”。
以武漢高校為依托,武漢在全國首辦“百萬校友資智回漢”高校專場活動。
在中國經濟版圖舉足輕重的“華科系”力量,打響“第一槍”。5月29日,華中科技大學近千名校友匯聚第一場“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專場活動,“用華中科大人的方式,助力武漢大城崛起”。
8月26日,武大一大批校友接棒,集體回漢。他們留下46個項目,要共創武漢新民營經濟的春天。
9月17日,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學術大師、商界巨子、政法精英、創業先鋒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召喚回500多名校友,多個金融項目將推進武漢中部金融中心建設。
……
截至11月26日,武漢共舉辦9場“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專場活動,校友簽約項目總投資13014億元,占今年全市招商簽約總額(2.4萬億元)的五成多。
校友、母校、城市共建共享共贏
產業發展煥發澎湃活力
“武漢的生意逐漸擴大,武漢的朋友圈越來越強大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友汪百知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留言。
他擔任高管的“視美樂”,今年在漢籌建激光投影研發中心等。他把投影行業知名的“中國投影論壇”帶到了武漢。在論壇上,他大力推介企業來漢共組激光產業集群,并為產業園招商“吆喝”。已有電視巨頭欲在漢參股,產業園年底或將啟動……汪百知說“回對了”。
從募捐到共享,從區域到全球,從自發到自覺,校友企業家們的心態不斷轉變。
大學使命感和責任感也被喚醒。“城興則校立。武漢作為‘設計之都’,紡大將有更大的舞臺空間。”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彭育園說,“借專場活動,學校順勢成立了‘校友企業家聯誼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楊燦明則認為,校友招商契合了城市、高校、校友三贏的局面。
“武漢+母校+校友”同心圓涵蓋各種人才、各類產業領域,吸引不同地域、不同領域的高端要素快速聚集、優化配置,煥發出產業發展的澎湃活力,釋放出價值創造的磅礴朝氣。
華中師范大學校友、紫光集團聯席總裁、中青信投董事長王慧軒帶來的260億元投資項目,圍繞集成電路配套產業、教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展開,“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前可全面落地”。
更多變化正在發生——
在青山區,武漢理工大學校友李建紅帶著“重振長航百年老店”的承諾而來,招商局集團將推動青山船廠轉型發展。
在黃陂區,武漢紡織大學校友將為武漢帶來千億元級大纖維產業集群。
在硚口區,武大校友朱敦堯的項目正籌備裝修,未來將實現該區在無人駕駛汽車應用領域的突破。
在東湖高新區,華中農業大學校友梅永紅帶來的“基因健康小鎮”項目,未來將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對武漢這座城市再認識
打造“新時代校友經濟”典范城市
接踵而來,來了再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武大第二輪“校友資智回漢”專場活動的舉辦,驗證越來越多校友愿接過接力棒,資智回漢形成“一股洪流”,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
今年以來已有5000名校友回漢,而這只是一部分。擁有豐富的資本源、技術源、信息源、人才源的300多萬名校友,正在成為武漢經濟新動能。
華中農大校友、純英達業集團董事長易春雨說,校友是源源不斷的一屆屆人才累積。校友留在了武漢,就是給武漢帶來巨大的人才紅利,提升了人口結構。這是其他任何招商舉措都帶不來的利好。武漢在全國首創“校友經濟”新模式,解決了“為誰發展”和“靠誰發展”的問題。
蹇宏認為,“校友經濟”不是一個簡單的招商概念,而是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和先進生產力、先進技術的形成。它將解決武漢的發展問題,更對整個中部地區經濟發展和中國大型城市未來建設都樹立了一個榜樣。
“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三螺旋’理論在國內的一次生動實踐。”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教授說。美國學者亨利·埃茨科維茨首次提出“三螺旋”理論,探索“大學—產業—政府”三方在創新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陳勁較早將這一理論引進國內。他在持續關注今年武漢的“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他說,武漢由科教優勢衍生出的“校友經濟”新模式,是武漢的實力之源,為城市未來建設提供了一種思路。
未來,武漢要把“校友招商”作為招商引資重中之重,努力打造“新時代校友經濟”的典范城市。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