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發機構,是廣東聚集高端創新資源,促進產業升級的新平臺。這顆閃耀的新星,正以燎原之勢照亮南粵大地,為經濟發展注入巨大動能和活力。
2010年4月,西安交通大學與廣東省科技廳、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同組建廣東順德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簡稱廣研院),圍繞廣東經濟的發展需求,依托西安交大的科技、人才優勢,攻克行業關鍵核心技術,建成集技術研發與服務、成果轉化與項目孵化、人才培養與引進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
解決企業痛點是科技創新的不竭動力
廣研院成立以來,致力于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核心技術難題,為企業發展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2017年6月21日,美的集團家用空調事業部研發中心迎來了老朋友——西安交大能動學院魚劍琳教授和晏剛教授,這是他們第五次到美的集團進行技術指導。制冷設備是美的集團的核心業務,但是,新冷媒高效壓縮機的仿真優化一直是其研發痛點。早在2011年,了解到企業的迫切需求后,廣研院聯系西安交大能動學院吳建華教授團隊,與美的集團旗下美芝壓縮機公司開展合作,編制了壓縮機仿真軟件,對設計工況、結構參數、電機工作特性等進行快速分析。
“西安交大科研團隊有力地提升了美芝壓縮機設計水平,吳教授團隊在新產品的防爆設計、溫度分布測試、潤滑油的選擇與測試等方面給出了大量的有益指導,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們的技術難題?!泵乐嚎s機新冷媒項目負責人陳振華表示。
截至2017年,西安交大科研團隊已為美芝開發新產品8項,實現新工藝1項,申請發明專利16項,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6項,產生經濟效益近2.2億元,其中一項成果被鑒定為國際領先。
“我們通過仿真優化技術,在基礎研究方面為企業解決短板,能夠加速企業產品迭代周期,提升企業研發水平?!睆V研院院長鄒建華介紹道。
目前,美的集團家用空調事業部研發團隊已經在制冷、節能、強化換熱、噪音等方面與西安交大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模式。
要把技術帶入企業, 更要為企業培養懂技術的人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西安交大除了提供技術支持,還下大力氣為企業開展人才培養工作。
正如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頌文所說,“企業需要創新,需要發展,離不開員工個人的發展與提升”,人才的成長與企業命運休戚與共。廣研院培訓中心對萬和公司、美的公司等廣東當地企業的人才培養需求進行了深入分析,量身定制高端技術人才深造、前沿專業技術培訓、專升本、高起專等人員素質提升教育方案。
六年來,西安交大已承接人才培訓服務委托項目20余項,服務企業300余家,培養和培訓人才3000多人次。在能動、電信、機械三個方向為美的集團培養在職工程碩士近百人,有力提升了美的集團的自主研發水平,美的集團還劃出專項經費池,定向支持雙方開展科技項目。
在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廣研院還牽起了東西部人才、技術交流的紅線。多次組織交大及其它高校教授團隊走進廣東,開展了“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論壇”、“裝備制造技術創新暨產業升級研討會”、“數控技術專題研修班”、“2016年東莞市智能制造專題研修班”等合作交流活動,實現送教入企。同時,積極引領廣東企業家們走進西安交大、西工大、西電等高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尋寶”。
在廣東,西安交大的專家、研究生與當地企業開展合作項目、進行科研實驗;而在西安,廣東企業的技術骨干在西安交大攻讀工程碩士、工程博士學位,真正實現了“校企一家、深度融合”。
打造“院士工作站”,助力產業整體升級
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是中國家電重鎮,轄區內有海信科龍、格蘭仕、威博等一批中國家電名牌,但核心技術匱乏,需要高水平研發團隊支撐產業發展。2013年11月,廣研院與容桂街道經濟和科技促進局合作共建研發平臺,掛牌成立“廣東容桂傳熱傳質院士工作站”,西安交大陶文銓院士、何雅玲院士團隊提供核心技術支持。
“院士工作站整合了容桂家電企業及行業資源,整理和挖掘了家電產業的共性問題和難題,為企業提供能源轉化與利用、節能優化等技術解決方案,引領和帶動了整個家電產業的升級。”容桂街道經濟和科技促進局負責人說。院士工作站除了在傳熱、制冷等能源動力領域開展產學研工作以外,還引進智能制造、高端電子信息等領域創新團隊,為容桂專業鎮建設添磚加瓦。通過容桂智能家電產業、機械電氣產業的輻射帶動效應,每年為周邊鎮街和區域近100家企業發展提供服務。
廣研院秉承“研發功能差異化、研發團隊本地化、研發方向市場化”的思路,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共建研發服務平臺。迄今為止,共建有“省部產學研結合科技創新平臺”、“廣東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制冷與壓縮機關鍵技術研發平臺”等7個平臺,得到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獲平臺建設經費2200多萬元。承擔和參與了科技部、環保部、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發改委、佛山市、順德區等各級政府產學研項目40余項,承接企業技術服務委托項目20余項,項目合同約定經費累計逾4500萬元。
科技金融,引領技術轉化與企業孵化
建立科技孵化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資本和技術聯姻搭橋,形成西安交大“政金產學研+校友”新型產學研生態系統也是廣研院的使命之一。
11月25日,“2017西安交大研究院高新技術創業融資推介會”在廣研院舉行,來自西安、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12個項目進行了路演,近30家投資機構參與項目對接。
“期待西安交通大學的優秀科研成果在廣東落地、開花,支撐和引領佛山市、順德區、廣東省產業轉型升級?!睆V東省科技廳產學研處副處長張志彤對廣研院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早在1999年,西安交大就在深圳設立研究院,探索服務地方經濟新模式。在深圳設立了30余個研發中心或產學研基地,轉化科研成果數十項,累計為廣東省和深圳市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合計2000余人,有力地促進了深圳市人才集聚和產業的轉型升級。
西安交大廣研院已成為連接粵陜科教交流的“彩虹橋”。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和總結,西安交大已初步形成獨具特色的“政金產學研+校友”新型產學研生態圈(“校+友”模式),并已探索西安交大1896科技雙創基地模式,形成了資源與資本聯合驅動,產業承接、投融資及平臺建設等要素齊備的開放生態,并成為國內首家以“母校+校友”為運營模式、“教授+企業家”和“科技+資本”的雙創平臺。
最近,廣研院與順德區經科局擬在西安交通大學科技產業園、西安高新區、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等處設立“離岸加速器”,形成高科技項目研發及孵化、人才團隊創新應用的兩地協同創新模式。西安交大將為東部經濟的發展提供無限可能,廣研院也將成為西安交大正在全力打造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產業前沿碼頭,持續探索中國政產學研合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