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形勢下,實體經濟中的民營企業如何“活”下來,并且“強”起來?多位人大代表和經濟學家建議,應把“互聯網+”變成民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在浙江烏鎮召開的中國企業互聯網大會上,現場超過5000位企業家、業界領袖、CXO、IT管理者以及媒體朋友共同探討在互聯網時代,企業如何通過互聯網+,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明確提出借助國家推進供給側改革機遇,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這不僅為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厘清了思路,也為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民營經濟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就要轉變觀念,適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大力推進企業發展信息化和網絡化,通過互聯網思維完成產業的轉型升級。
8月24日,全國工商聯發布2017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浙江省共有120家民營企業上榜,其中溫州有16家民企位列其中,這值得點贊的數據見證了浙江省和溫州市民營企業的強大,也為溫州市廣大民營企業堅定信念、增強定力、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改革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溫州市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如企業的發展模式落后、人工成本增加、原材料漲價、環保要求、融資難等,結構調整會給中小企業帶來陣痛。面對新常態,中小企業、實體經濟如何擺脫困境穩健發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國內走向國際,是亟待解決的大問題。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倡導一脈相承。對于許多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實體經濟來講,更應倡導“實業+互聯網”,把互聯網平臺和傳統產業改造相結合,即“生產資料、生產技術、生產規模、產品市場化+互聯網”,促進企業改造升級。
為此,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應嘗試建立互聯網助推民營企業轉型發展實施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研究出臺互聯網助推民營企業轉型發展實施意見,重點在財政稅收、土地利用、投融資、人力資源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制定互聯網思維助推民營企業轉型發展宣傳工作方案;鼓勵開發性金融機構為民營企業互聯網重點項目建設提供有效融資支持。同時,立足“互聯網+民營經濟”人才需求方向,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互聯網+”人才體系。實體經濟中的民營企業要主動更新發展理念,抓住政府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機遇,通過“實體+互聯網”的模式,實現改造升級和創新發展。
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溫州民營經濟低資源成本、低人工成本、低環境成本的優勢已經消失,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和管理創新的轉型升級之路,已成為新常態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要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互聯網+”的概念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互聯網+”強調的是互聯網與各傳統產業進行跨界深度融合,是我國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與標志,也是進一步促進信息消費的重要抓手,為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市場,整合資源,實現轉型升級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重大的機遇。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