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多政策的申報周期起碼半年,這次用電用氣的補貼從申報到公示只用了1個多月。”佛山電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機械動力部部長蘇大明表示,如無意外,再過一段時間企業就能拿到這數十萬元的補貼。
這僅僅是其中一家享受《佛山市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稱“佛十條”)優惠的企業。
今年8月份省政府出臺“省實體經濟十條”后,佛山市第一個印發出臺了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政策措施,即“佛十條”,包含10條政策措施、25項具體內容,其中17項是對“省實體經濟十條”的貫徹落實,8項是結合實際、有“佛山特色”的創新做法。
截至今日,“佛十條”正式印發剛滿3個月,僅用電用氣補貼政策已為企業降成本超1個億,1400多家企業受惠。這意味著,僅“佛十條”中的一條政策就讓佛山1/5的規上企業受惠。
這只是一個縮影。數據顯示,以“佛十條”為代表,今年佛山市政府發布的系列支持實體經濟降成本新政策,已累計為企業降成本近百億。
這些成績的背后,既反映佛山逐步摸索到了加快打造“全國制造業成本洼地”的發展路徑,也說明作為全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的佛山,正在探索降成本的“佛山樣本”。
深入調研 主動“走出去”開展成本比較分析
“ 佛十條 政策非常接地氣,涉及的降成本方向,都是企業在經營中實實在在遇到的 痛點 。”廣東華昌鋁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武衛社說道。
和武衛社有同感的企業并不在少數。多家企業認為,“佛十條”給予企業的第一印象,正是實實在在契合企業發展最迫切的需求——降低制造業成本壓力。
誠然,過去憑著低廉的要素成本,中國崛起為“世界工廠”,但近年,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的持續上漲,不斷擠壓制造業的利潤空間。作為國內制造業大市的佛山亦然。
“實體經濟如今發展面臨的困難并不少,其中像融資、用工、土地、環保等成本的不斷上漲是佛山經濟面臨的重要挑戰。”佛山市市長朱偉在今年召開的全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大會上說道。
于是,在佛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如何攻堅降成本成為了重要的發展命題。
對此,早在今年5月,佛山市就開展對標無錫降成本的專題調研。
這次調研,一方面對于佛山制造業自身的成本構成進行“解剖”,不僅通過樣本測算出佛山制造業不同行業的成本比重情況,更重要的是,通過兩地制造業成本數據的比對,分析出佛山制造業的成本“短板”。
調研顯示,兩地制造企業綜合成本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22.2%和21.3%,兩市在制造業綜合成本方面比較接近。從分項成本上看,佛山的用工成本、稅收成本、融資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較無錫低,無錫用電成本、用氣成本、物流成本和用地成本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較佛山低。
通過調研摸準佛山制造業成本現狀,為“佛十條”的出臺奠定了重要基礎。
8月20日,在省政府正式印發出臺“省實體經濟十條”后,佛山市迅速開展貫徹落實。9月15日,佛山市政府正式印發“佛十條”,成為全省第一個出臺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地級市。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