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來為人才撥付獎勵補貼資金9600萬元;出臺設立100億元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每年安排4億元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探索建立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經開區創新聯合基金,發放算力券……近年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助力企業創新發展為導向,陸續出臺了30余項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每年安排近200億元資金支持高精尖產業發展。
面向人才
3年獎勵9600萬元
今年是張超申領人才專項資金的第三年。他是北京協和建昊醫藥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協和建昊”)副總經理,也是“亦麒麟”領軍人才。當談起對北京經開區人才政策的感受時,張超說:“經開區對人才真金白銀的獎勵和賦予人才的榮譽稱號,無疑也成為激勵我不斷前行的動力?!?/p>
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構建創新型產業集群的重要引擎。為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北京經開區打造“亦麒麟”人才品牌工程,并圍繞人才創新創業的獎勵、扶持、培育、服務等要素,進行分類分級政策支持。近3年,北京經開區向1000余名人才撥付獎勵補貼資金9600萬元。在政策引力下,不僅引聚更多企業創新的“帶頭人”,也培養、帶動起更多高端人才,在協和建昊,其毒理部副總監李萬芳也于去年申報“亦麒麟”優秀人才。
目前,北京經開區內聚集產業人才超40萬人,人才貢獻率達到64.62%,超全市平均水平7.35個百分點。今年,北京經開區還發布“人才十條”2.0版,實現政策支持能級躍升,助力形成具有一流競爭力的人才引力場。
面向產業設立100億元政府投資引導基金
“我們最近到賬了2022年度創新藥品研發獎勵,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創新品種臨床研究投入的壓力,對研發團隊和人才激勵也發揮出巨大作用?!北本┨┑轮扑幑煞萦邢薰?以下簡稱“泰德制藥”)有關負責人表示。這項獎勵,是針對泰德制藥自主研發的一類創新藥TDI01混懸液的,已于去年3月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開展塵肺病的臨床試驗。
而這正是北京經開區面向重點產業領域政策落地的一個縮影,這是“生物醫藥1+2”政策中的一項。通過發布“生物醫藥1+2”政策,北京經開區明確創新藥和醫療器械兩個發展方向,鼓勵企業開展早期研發、臨床研究,單個企業年獎勵額度提高到1億元;根據新藥進入臨床試驗后的不同階段,給予1000萬到4000萬元資金補貼,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藥智造”產業高地。
不僅如此,北京經開區還出臺設立100億元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同時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每年安排4億元科技創新專項資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以股權投資方式支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以專項資金+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等形成“組合拳”,促進高精尖產業高質量發展,預計到2025年,北京經開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將超25%。
面向未來
政策前沿布局
立足當下,北京經開區出臺“一攬子”人才和產業政策,布局未來,北京經開區又將如何搶占發展先機?
按照《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任務部署,北京經開區將通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元宇宙、智慧出行、氫能等20個細分領域產業,部署在亦莊新城225平方公里的17個產業空間內,引導園區和企業不斷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其中在氫能領域,北京經開區已有前瞻部署,制定出臺《關于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圍繞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技術研發、場景開放,采取獎補、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支持企業上市等方式,支持氫能企業加速發展。新研氫能董事長洪鑫說:“政策的出臺讓我們對公司在經開區的發展更加充滿信心,將與區內上下游產業鏈企業一起,為氫能產業的發展添磚加瓦?!?/p>
此外,圍繞人形機器人、商業火箭、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領域,北京經開區鼓勵企業開展前瞻性基礎研究,深化與國家實驗室、高校院所協同創新,探索建立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經開區創新聯合基金,發放算力券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落地。
用首都0.35%的土地貢獻了全市近30%的工業增加值,作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和首都高精尖產業主陣地,北京經開區將進一步發揮政策的“助推器”作用,聚焦高端人才引聚、科技創新引領和前沿產業布局,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