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把握新常態、更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的“主動仗”——從依靠高投入實現快速擴張轉到更注重質量、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上來,以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一邊是落后產能的“退”:僅2017年全區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就達246萬噸,2016年化解鋼鐵過剩產能345萬噸,“僵尸企業”處置工作加快推進。
一邊是新興動力的“進”:全區企業創新平臺由2012年的514家增加到2016年的694家,全區大中型企業新產品產值由1666.7億元增加到2000億元。
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南南鋁的大推力火箭用超大規格鋁合金煅環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的“太空夢”留下了“廣西造”的烙印;上汽通用五菱純電動微型汽車研發成功,綠色制造漸起風潮;建工集團、柳工、玉柴等一批優秀企業讓廣西制造走向全國,邁向世界……
“進”與“退”之間,廣西工業換了“模樣”——
塊頭更大了。預計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8萬億元,過去5年平均增長12.2%。
顏值更高了。該輕的變輕了,六大高耗能行業總產值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累計降低5.1個百分點;該高的變高了,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6%,高于規上工業4.8個百分點;該重的變重了,千億元產業增加到10個,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柳州汽車、玉林裝備制造、百色生態型鋁及北海、南寧、桂林電子信息等產業基地快速發展。
活力更強了。2016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萬億元,由2012年的1.43萬億元增長到2.2萬億元,年均增長10.7%,2016年增速排在全國第4位、西部第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