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印發了《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推動沿海經濟帶形成科學有序的空間開發格局、國際化開放型創新體系、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樞紐門戶、極具魅力的世界級沿海都市帶。《規劃》明確了每個沿海地級以上市的戰略定位,其中,東莞被劃入珠三角沿海片區,戰略定位為“建設國際制造名城、珠三角創新創業基地”。
東莞著力建設國際制造名城
《規劃》期限為2017年-2030年,實施范圍包括廣東省沿海陸域涉及的15個縣(市)和相關15個地級以上市的中心城區,以及廣東省管轄海域,總面積約12.09萬平方公里。廣東將實施共480個項目,總投資約3.5萬億元,打造沿海經濟帶。
《規劃》圍繞打造“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國家海洋經濟競爭力核心區、‘一帶一路’戰略樞紐和重要引擎、陸海統籌生態文明示范區、最具活力和魅力的世界級都市帶”的戰略定位,提出“一心兩極雙支點”總體發展格局和“五帶三區一體系”的重點任務,統籌謀劃沿海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發展。
《規劃》分階段提出發展目標:到2020年,推動沿海經濟帶形成科學有序的空間開發格局、國際化開放型創新體系、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樞紐門戶、極具魅力的世界級沿海都市帶;到2030年,沿海經濟帶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中心,在全球范圍內的綜合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建成陸海統籌的生態文明示范區,成為更具活力魅力的廣東黃金海岸和國際先進、宜居宜業、開放包容、特色彰顯的世界級沿海經濟帶。
結合自然屬性、空間屬性以及產業基礎和發展方向,《規劃》對東莞的戰略定位是“建設國際制造名城、珠三角創新創業基地”。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東莞被劃入優先開發區域,將率先轉變空間開發模式,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和開發強度,加強農業和生態空間保護。同時,將推動東莞松山湖高新區體制機制創新,重點探索新型研發機構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土地混合使用等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園區產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到2020年高新區綜合排名進入全國20強。
事實上,早在2015年,《東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綱要就通過了國家住建部和廣東省住建廳組織的部省聯合審查會。這份總規給東莞設定了“國際制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的城市發展目標和定位。未來,東莞將堅持產業立市和生態發展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東莞制造城市品牌,獨特的區位、產業、配套優勢,以及自然山水生態資源,通過發展理念的轉變,著力促進城鎮空間與生態環境相融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空間品質,實現由“世界工廠”到“家園城市”的轉變。
提升三大重點區域發展平臺
從整體布局上看,珠三角灣區是重中之重。為對接國家“兩橫三縱”城鎮化布局,推進形成“一軸、多中心、集群式”城鎮空間結構,《規劃》將廣州、深圳列為主中心,珠海、汕頭、湛江為副中心,佛山、惠州、東莞等被列為地區性中心。
《規劃》提出,將深入實施珠三角優化發展戰略,培育濱海高端功能,全面提升珠三角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著力提升珠三角地區輻射帶動作用及國際化程度,增強全球性資源配置和影響能力。以項目建設、技術改造、重大平臺、骨干企業、科技創新為重點,進一步優化生產力布局,推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
其中,在珠三角14個重點區域發展平臺中,東莞就占據三個。其中,東莞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將重點發展以水岸經濟為特色的現代服務業、以臨港經濟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優勢傳統產業,構建國家水鄉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珠江口東岸產業優化發展先導區;東莞粵海銀瓶合作創新區將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高端服務業和都市型生態農業,打造國家智能產業發展的新高地、東莞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型示范區和新型城鎮化的生態智慧新城區;東莞濱海灣新區將構建以新興海洋產業為特色品牌、以商務貿易產業為重要支撐、以現代服務業為發展方向,打造國際灣區濱海商務新城和智慧生態新區。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