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發展。在我看來,制度創新是技術創新的保障,制度創新要比技術創新更重要。制度創新的關鍵在于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即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只有加強產權激勵和產權保護,合理處理政府與市場的權利關系,才能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讓企業、資本和人才不斷流入,通過創新和產業融合,實現創新落地,帶動經濟發展。
制度創新的主體是經濟企業家和制度企業家。經濟企業家眼光敏銳、膽魄博大,敢于打破均衡,挑戰現狀;很多制度創新都是由地方創造出來的,制度企業家則在中國的市場化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培育創新,推動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消費升級將扮演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器
京東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 曾 晨
以前,我們都說 “促進消費”,十九大報告卻明確提出,“要培育中高端消費這一新的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由此可以看出,在經濟新常態下,消費升級對推動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作用更加凸顯,對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作用,消費升級將扮演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器。
新一輪的消費升級和技術革命,讓相關產業的變革勢在必行。80后、90后人群是未來消費的主力軍,他們的消費習慣是全新的,智能消費、個性化消費、網上消費等新的消費習慣的出現,使得相關產業更注重消費者的需求,尋求變革。粉絲經濟、網紅經濟、微商經濟等去中心化的消費特點讓消費者參與度空前高漲,也迫使相關產業不斷創新,尋求突破。
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與城市治理
必須重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框架中的社會心態因素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彭宗超
現代經濟體系是建立在穩定社會之上的。在人民網熱點論壇上,社會保障、居民收入、教育公平、環境保護等問題備受關注,成為熱詞,這說明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國民的焦慮猶在,治理風險猶存。
民眾的行為都是在一定的心態條件驅使下實現的,心態風險作為社會風險的調節變量十分重要,因此,構建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框架,在分析群體事件、網絡事件中引入社會心態分析十分必要。相關部門要在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高城市治理公平度、透明度和效率,提高民眾滿意度和信任感,降低社會心態風險。
血肉關系下的社會治理需要第三方來平衡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宋勁松
我國在社會治理的新增量部分成績顯著,但存量部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我國血肉關系下的社會治理會有“政府強勢,老百姓弱勢”的現象存在。針對這一情況,采取社會協同,公眾參與便是一個很好的機制?!吧鐣f同、公眾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等方法使得老百姓成為城市治理的主體,對政府執行決策起到緩沖作用。
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加入第三方機構,通過第三方溝通,打破政府和民眾的不平衡,降低社會治理的風險,這和當下我國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實行精準化服務的做法不謀而合。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