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包保扶貧工作,為幸福長春建言獻策……2017年以來,市政協全面擴大工作半徑,把履職為民貫穿于一切工作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群眾路線,把身子沉到基層,把心沉到群眾中。通過實踐表明,人民政協工作同樣能讓人民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
群眾最關心什么?是涉及切身利益的問題。群眾利益無小事,因此,市政協在履職過程中始終把著力點放在人民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上。
為了讓政協離人民群眾更近,市政協在協商議政的內容上力求“親民”。要“親民”就要在情感上貼近群眾,真正關注關切群眾安危冷暖,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協商議政的切入點,努力建民生之言、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因此,有了市政協在脫貧攻堅上的勝利成果。
為了讓政協離人民群眾更近,市政協在選擇協商議政的議題時力求“民生導向”。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群眾熱切期盼且關注的問題上發力,做到群眾有所呼、有所盼,協商有所應、有所為。因此,有了市政協為幸福長春建言獻策的完美答卷。
為了讓政協離人民群眾更近,市政協在協商議政的成果上力求“惠民”。堅持把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作為衡量協商成效的標準,讓協商成果真正惠及民生。因此,市政協對特殊教育協商工作有了務實之舉,并毫無保留地貢獻了政協力量。
有黨委對政協工作的領導和重視,有政府對政協工作的支持和幫助,政協的協商平臺作用得以更好的發揮,群眾的意愿得以更順暢的表達,政協也讓人民群眾感到更親更近。
聚力精準扶貧
“這些年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政協還幫我家蓋了新房,我打心眼里感謝他們!”九臺區沐石河鎮生活困難老黨員劉慶成今年85歲,曾任樺樹村黨支部書記,雖然家中勞動力少,生活比較困難,但在市政協機關的幫助下,一家的生活已經變得越來越好。而這只是市政協全年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市委精準脫貧工作的要求,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多次深入包保的德惠市布海村、榆樹市保家村、雙陽區廣生村等貧困村實地走訪,高位統籌,因村因戶施策,協調籌措資金7613萬元,幫助修建“屯屯通”道路54公里及飲用水設施,實施扶貧產業項目9個,改造危房37戶,脫貧攻堅取得實實在在效果。
扶貧工作中,同樣少不了政協委員的身影。在2017年夏季的強降雨災害中,19位政協委員自發捐贈救災款物價值47萬元,體現了他們的責任和擔當,也讓村民備感溫暖。
為了更好地幫助貧困戶脫貧,市政協建立健全了村級管理、監督制度,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程序,促進村級事務公開、公平、公正;積極組織開展村支部專題組織生活會、黨建聯誼活動,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政治功能;開展文藝活動,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增強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按照黨組要求,市政協開展了布海村“屯屯通”公路建設工作,市政協主席綦遠方協調落實5.76公里“屯屯通”公路建設資金,市政協辦公廳積極與市交通運輸局、德惠市聯系,目前已經竣工通車。同時,市政協還積極開展了布海村危房改造工作,與布海鎮黨委、村兩委協調落實相關事項,按要求完成設計、拆遷、改造等工作,目前已經完成全部危房改造工作。
市政協還全面加強對扶貧項目的管理,建立健全了設備管理維護、收益分配等制度,確保扶貧項目主要為貧困戶服務,收益主要用到貧困戶脫貧上。2017年,幫助建設的農機合作社完成貧困戶土地的免費翻地、播種,并對外耕作80公頃,農貿市場出租15間,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
共創美好生活
長春,是一座幸福之城,已經第十次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3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研究出臺“建設幸福長春行動計劃”。把長春建成一座人人安居樂業、家家豐足美滿、處處和諧安定的幸福之城,這既是百姓的期盼,也是政協委員履職的方向。
本著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履職理念,市政協把協助市委、市政府制定好“建設幸福長春行動計劃”作為年度履職的“規定動作” ,組織開展了“為建設幸福長春建言獻策”議政活動,并作為年度重點協商工作延續至今。
“為建設幸福長春建言獻策”作為2017年年度重點協商“規定動作”和議政品牌,市政協開展了專題征集活動,征集意見建議125件,召開專題常委會議,特別圍繞農村空巢老人保障、嬰幼兒發育早期篩查干預、老舊樓房加裝電梯等問題積極發聲。市長劉長龍專門在《政協專報》上批示,要求在制定幸福長春行動計劃時予以研究吸納。強化社情民意信息輿情匯集和民意表達功能,市委、市政府領導對報送信息批示13次,推動實行殘疾等級免費鑒定等民生問題得到關注和解決。
2017年9月26日召開的市政協十三屆四次常委會議,再次圍繞“為建設幸福長春建言獻策”進行專題議政。在政協協商的平臺上,針對民生實事落實情況和主攻方向,委員們拿出充分調研后形成的觀點紛紛建言,市委、市政府領導和職能部門負責人到會,面對面聽取意見建議。市長劉長龍聽取委員發言后感慨道,“委員們的發言,選題準、招數實、感情深,充分體現了大家的政治熱情、履職能力、工作水平和為民情懷?!彼瑫r希望市政協進一步圍繞長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深入調研、建言獻策,幫助政府發現問題、解決難題、推進工作。
如何找到人民政協履職盡責與服務民生的最佳契合點,切實助力幸福長春建設?市政協主席綦遠方表示,市政協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要求,高度重視民生工作,發揮好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秉筆直書,為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建言獻策;發揮好政協人脈廣、資源多的優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添磚加瓦;發揮好政協“一頭連著黨委政府,另一頭連著千萬百姓”的橋梁紐帶作用,解疑釋惑,為鞏固安定和諧局面凝聚合力。
助力特教發展
教育是民生之基,特殊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及發展水平,可以衡量一個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衡量一個區域的人類文明程度。而殘疾人要實現小康,過上美好生活,教育更是重要的基礎。
助推長春市特殊教育發展議題經市委常委會會議批準,列入了長春市政協2017年度協商工作計劃。市政協利用4個月時間,組織委員和專家,針對我市特殊教育的體系建設、保障機制、教育質量、醫教結合等短板問題開展了深入調研。2017年5月24日,市政協召開專題議政會,根據委員和專家的意見建議,形成了建議報告。政協委員金海峰、朱東、靳國慶、邵成文分別就加強和完善我市特殊教育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提高特殊教育教學質量、推進實施醫教結合等方面,提出了“強化政府主導,建立齊抓共管的特殊教育發展格局”的意見和建議。
著眼推動我市特殊教育事業發展,市政協組織課題組輾轉3區1縣的學校、醫院調研,并召開專題議政會,委員和教師、醫生、家長代表深入探討交流,提出加強體系建設、提高保障水平、抓好專師培訓、推進醫教結合、營造關愛氛圍等建議。這一條條有針對性的建議,都蘊含著市政協委員在特殊教育領域的創新,為我市在特殊教育領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特殊教育不只是教育本身的事,更是全社會共同的工作。市政協有責任、有義務,也有能力通過深入調研和開展專題議政,匯聚智慧和力量,推動政府職能部門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特殊教育取得長足發展。未來,市政協將繼續把特殊教育作為一條紐帶,在全社會營造出扶殘助殘的良好風尚,帶動全社會對殘疾人全方位的關心和愛護,讓殘疾人生活得更加有尊嚴、有自信、有價值,并創造具有長春特色的特殊教育格局、機制和經驗,把長春特殊教育事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