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舊小區實施集中供暖,民健園在徐州第一個“吃螃蟹”。負責該項目的徐州盛熙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洋介紹說,他們引入瑞典的高壓電極鍋爐技術,利用夜間低谷電,熱轉化率超過99%。民健社區黨委書記李桂云調查發現,九成以上居民贊成這一項目。“這是科技創新工程,更是民生暖心工程,辦成了我們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實事。”李桂云說。
李桂云點贊的“科技民生工程”,正是泉山的施政重點。今年,泉山提出打造“經濟活力區、科技服務區、金融集聚區、生態美麗區、民生幸福區、最佳營商區”,推動科技與經濟、科技與民生深度融合,蹚出一條發展新路。
“我們重點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民生重大需求,推動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科技招商、科技服務。”泉山區委負責人告訴記者,泉山推行“科技+民生+產業”模式,既讓百姓共享科技創新成果,又實現新技術、新業態本土化、產業化,助力全區高質量發展。
泉山,有這樣的科技實力。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家,占主城區總量的75%以上;國家級創新創業平臺達9家,居徐州第一;去年新增徐州綠色建筑材料產業技術研究中心等民生科技研發院所10家。
泉山,更有為民生投入的魄力。去年,泉山9大類、5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超額完成年度任務,今年將著重辦好民生“六心工程”,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泉山每年拿出2000萬元作為科技創新專項扶持發展資金,形成高效的民生科技投入機制。位于泉山的徐州軟件園是科技創新企業的集聚地,軟件園管委會科技與經濟發展部負責人曹玉琳介紹,泉山逐年加大投入,推動科技成果與民生項目對接,加速成果轉化,促進產業發展,提升百姓滿意度。
前年,弗瑞仕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從湖南落戶泉山,泉山的各級領導成了公司的“推銷員”,令該公司總經理張建國特別感動。“我們用于空氣凈化的新風系統,最初就是在政府推動下進入泉山部分學校試點,如今已覆蓋全區400多間教室。”張建國介紹,公司最近研發出納米醫療空氣消毒機,將讓百姓獲益更多。
科技、民生、產業深度融合,帶來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相互促進。泉山有三大主導產業,其中科技服務與節能環保就占兩席,且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區僅節能環保企業就有400家。易科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商務經理趙宜人介紹,他們用實時需求智能控制法為云泉山莊酒店設計節能軟件系統,實現能效最優化,一年節省能耗130萬元。
產業集聚效應正在顯現,惠民福祉不斷增強。去年11月,徐州舉行中國首屆節能環保創新應用大賽,活動現場簽約31個項目,全部落戶泉山。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覃小剛表示,他們看中泉山的軟硬環境,將在這里對生活廢水產生的污泥進行處理,讓這些廢渣變成用于綠化的土壤。
未來的泉山,百姓生活將會灑滿更多科技之光。目前,智慧校園建設、智慧互聯社區建設、社會公共安全科技創新工程、“互聯網+家庭病床”、遠程健康管理和醫療衛生資源共享等民生科技項目正穩步推進。泉山人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說,他們要用新科技撬動“民生3.0”。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