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包頭市委、市政府主動作為,認真貫徹落實“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方針政策,出臺一系列有效措施,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潛力,包頭市經濟社會發展躍升新高度。
▲ 總量擴張 包頭實力漸行漸強
經濟規模持續壯大。2012年,包頭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3168.8億元,2013年突破3400億元,2014年超過3600億元,2015年增至3781.9億元,今年上半年達到1786.8億元。2013-2015年,包頭市GDP年均增量超過200億元。在內蒙古12個盟市中,包頭的GDP總量穩居第2位,占內蒙古的比重也由2012年的20.0%提高至2015年的21.0%。
經濟增長換檔不失速。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包頭的經濟增速也由兩位數降為個位數,由高速轉為中高速。2013年包頭市GDP增長9.3%,2014年增長8.5%,2015年增長8.1%,今年上半年增長7.5%。2013-2015年的三年間,包頭市GDP年均增長8.6%,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高于內蒙古自治區0.4個百分點。
人均GDP穩步提高。在經濟總量不斷擴張的同時,包頭市人均GDP持續增長。2012年包頭市人均GDP為116832元,2013年增至123859元,2014年提高至129415元,2015年達到134385元,是全國的2.7倍,為內蒙古的1.9倍,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1581美元。2013-2015年,包頭市人均GDP年均增長7.3%。
財政實力顯著增強。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使得包頭市財政收入穩步增加。2015年,包頭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為252.3億元,較2012年增長35.8%,今年上半年公共預算收入為174.8億元。2013-2015年,包頭市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0.7%,包頭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也由2013年的6.3%提高到2015年的6.7%。政府財力的增強為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城市競爭力日益提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2015年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3》中,包頭市2014年度在中國294個城市中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由2013年的第61位提升至第54位,為內蒙古地區排名最靠前的城市。此外,包頭市繼續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榮獲全國森林城市稱號,城市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高。
▲ 轉型升級 經濟發展動力加大
工業保持中高速增長。2013年,包頭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4%,2014年增長11.1%,2015年增長10%,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在經濟環境趨于復雜嚴峻的背景下,包頭市規上工業保持中高速增長尤為不易。2013-2015年,包頭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2%,高于全國3.2個百分點,高于內蒙古自治區1個百分點,工業仍然是支撐包頭經濟較快發展的主要動力。
結構調整持續推進。近年來,隨著包鋼集團稀土鋼板材、包鋁集團15萬噸電解鋁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建成投產,包頭市工業結構有所優化,工業產品轉型升級,附加值有所提高,工業競爭力得到提升。2015年,包頭市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203.7億元,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17.6%。
非公經濟增勢較好。近年來,包頭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地方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措施,不斷優化發展環境,非公有制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非公經濟比重穩步提高。2015年,包頭市非公有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04.6億元,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69.6%。
節能減排成效顯著。近年來,包頭市著力強化節能降耗工作,圍繞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大力推進和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完善和強化節能管理,節能降耗取得顯著成效,并且成為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及國家首批低碳綠色轉型試點城市。2013-2015年,包頭市單位GDP能耗分別比上年降低5.1%、4.6%和4.7%,三年間年均降低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