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商務局統計數據,去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300億元,同比增長30%;網絡零售額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35%;我市3個縣(市)獲評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縣,5縣10基地15鎮獲評省級電子商務示范縣、基地、鎮,首個地級市淘寶大學培訓中心在我市落戶。目前,全市擁有電商平臺企業及服務商7000余家,應用電商企業7萬余家,直接從事電商人員超過8萬人,帶動全市就業人員50萬人。
電商平臺建設穩步推進。當前,我市引入了第三方交易平臺流量資源,有力推動睢寧沙集板式家具、賈汪松木家具等產業入駐中國質造,逐漸打造成實力產業群,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同時,大力培育自建平臺,包括徐工進出口跨境平臺、新沂“十全小屋”、大風樂器跨境平臺、徐州互聯眾創平臺、徐州便民網、馬上到家等本土平臺,以服務同城,發展跨境電商。
農村電商發展成績突出。當前,全市把發展農村電商作為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點上帶動、面上開花”特色鮮明的農村電商發展新格局。在培育特色產業方面,全市形成了睢寧板式家具、新沂皮草及化妝品、豐沛邳州農副產品、銅山區玻璃制品、賈汪區實木家具五大農村電商特色產業集聚區。目前,全市已有農產品網店3萬余家,“觸網”農產品200余種,建成農村電商園區8個,鎮級農村電商服務中心26個,農產品網絡銷售額超百億元。
實施“鎮村通”工程,做響“一鎮一業”。“鎮村通”工程是全省電商改革試點項目和我市創建國家電商示范城市重點支撐項目,一期工程選取邳州市宿羊山鎮、官湖鎮開展試點,構建了縣(市)級運營中心、鎮級服務站、村級服務點,目前已在全市近百個鄉鎮、數百個村級服務站點推廣,推動了糧、油、大蒜、銀杏等地方特色農產品陸續“上行”,運營效益不斷顯現,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惠民工程。
加快電商進社區進程。我市“馬上到家”“小羊跑腿”“食億家”等平臺服務功能逐步完善,以智慧社區、便捷服務和社區直供等業態深耕社區電商業務。社區電商服務布點加快,目前在3個主城區、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銅山區、新城區社區電商均有布點,其中鼓樓區西閣社區去年實現社區商業營業總額5000萬元,其中電商交易額2000萬元,擁有物流分發點6個,智能快遞柜17臺套,社區電商服務平臺應用覆蓋85%社區人口,直接帶動就業崗位1200余人。
電商園區集聚發展。我市遵循高起點、高規模、高標準的要求,大力推動電子商務、軟件與服務外包、云計算應用與服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融合發展,目前全市初具規模電商產業園區50多個,累計入駐企業1300余家,電商交易規模近1000億元。其中,徐州軟件園與北京中關村合作建設的“中關村信息谷創新中心”,充分發揮創新資源豐富、輻射帶動力強的優勢,引高端,搭平臺,建氛圍,做示范;淮海文化科技產業園通過外引內培等方式建立平臺機構30余家。
打造跨境電商新業態新平臺。圍繞培育新業態,我市積極推動主城區對接跨境電商資源,培育外貿新的增長支撐。開展綜保區、國際郵件互換局、電子口岸等十大平臺建設,引入eBay跨境電商孵化綜合體入駐泉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推動跨界金吉米入駐云龍區,并積極探索非試點區域跨境電商進口商品交易中心建設,不斷通過跨境資源入駐助推徐州跨境電商快速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