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每個行業發展的基石,這對于文創行業尤其重要。”于侃表示,除了挖掘頂尖行業精英外,職業化人才更能為成都搭建更多的專業團隊,充分形成合力。他建議在蓉高校開設更多文化藝術類專業,為成都集聚更多的文創職業化人才,從而將文創轉變為本地優勢產業。
除人才外,于侃還針對小微文創團隊的發展現狀,建議成都在支持產業發展上,根據產業特色推出項目化獎勵。這意味著,規模較小的團隊可以以一首歌、一部小說等作品作為文創項目,申請項目獎勵或補貼。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偉大號召。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首次提出發展“創新創造、時尚優雅、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讓天府文化成為彰顯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幟,讓人文成都別樣精彩。在這次市“兩會”上,天府文化也成為代表委員們最為關注的熱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全面加強天府文化建設,繁榮公共文化事業、壯大文化創意產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讓音樂浸潤城市、讓文化滋養心田,讓“土玩意兒”更具國際范。作為成都文創產業的深度參與者,昨日,市政協委員、成都明堂文化創意園創始人于侃從一個文創工作者的角度,為文創產業和天府文化的發展建言獻策。
在青羊區奎星樓街的明堂文化創意園,本地藝術家、手作匠人在這里思考、創造、忙碌,將成都文創產業搞得風生水起。激活老街區的創新動力,形成新的文創街區,天府文化正在這樣的文創發展中激發出更深的活力。這種改變,正在與成都的發展理念不謀而合。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正在蓉城大地盡情蔓延,讓人文成都別樣精彩。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全面加強天府文化建設,繁榮公共文化事業、壯大文化創意產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讓音樂浸潤城市、讓文化滋養心田,讓“土玩意兒”更具國際范。作為成都文創產業的深度參與者,昨日,市政協委員、成都明堂文化創意園創始人于侃接受記者專訪,從一個文創工作者的角度,為文創產業和天府文化的發展建言獻策。
看好產業發展
“文創從業者正在經歷黃金時代”
2月22日,成都正式發布《建設西部文創中心行動計劃(2017-2022年)》,為成都發展文創產業描繪了詳細藍圖。于侃對此十分激動——“成都的文創從業者正經歷黃金時代。”
近幾年,明堂創意工作區入駐孵化了數十支成都本土各類文化創意團隊。在于侃看來,成都的文創產業在這幾年經歷了最大力度的推廣,這意味著,文創產業也成為一件“掙錢的事情”。“以前都是我到處去找項目,而現在是項目不斷來找我。”于侃大談明堂帶給自己的改變。如今,已有音樂、影像、設計、策劃、動漫、畫廊等30余家實體企業入駐明堂,參與合作小微文創團體及項目有600多個。而幾年前,于侃跑一年才能接觸20多個項目。
以奎星樓街為核心,成都正在打造文創機構集聚地。以明堂文化創意園為例,如今這里已入駐各類小微文創團隊(項目),以做生態建社區、培育文創產業內生動力為特色的“明堂模式”吸引了全球目光。通過舉辦少城有明堂-NUART藝術節,與寬窄巷子交相輝映,讓少城煥發出嶄新的文化活力。
明堂的入駐,也搭建起了文化創意人才聚集交流的平臺,為成都發展天府文化培養更多“基石”。于侃表示,如今明堂通過舉辦現代藝術巡展、創意沙龍等形式,為廣大“草根創客”和大學生創業、成長提供幫助。另一方面,明堂還邀請本土、全國乃至世界的藝術家和文創團隊進駐,讓文化人才與街道居民融合共生。
作為市政協委員,于侃希望自己能夠為成都發展文創產業獻計獻策。這幾天,他正在撰寫一份提案,其中提出成都要針對文創提供更多職業化的人才和項目化的獎勵。他特別強調,這是自己十幾年的職業生涯積累,加上與在明堂工作的團隊溝通后提出的建議。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