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破解百色“人才短板”難題,該市創新工作機制,強化工作措施,搭建人才平臺,有力破解人才短板問題,減員現象不斷改觀,2017年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301人,完成年度任務200人的150%。
筑巢引鳳,搭建人才孵化平臺
為搭建好人才孵化平臺,百色市整合引智資源,完善“百色黨建網”、“百色人才網”建設,為企業和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同時,加強博士后工作站、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專家服務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平臺建設。
百色市整合廣西百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與百色市工業園區,創建廣西百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現已開展國家高新區申報創建工作。2017年9月,廣西百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中國工程院、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簽約建設百色首個院士工作站,就區域特色農產品與食品深加工方向開展研究及應用推廣。
2017年,百色市工業園區成功升級為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成為廣西第三家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
截止2018年元月份,該市已擁有2家國家級、2家自治區級和11家市級的各類專家服務基地、創新創業平臺和創業孵化基地。
搭橋開路,打好重大人才項目攻堅戰
建設“人才小高地”。百色市圍繞重點產業學科,開展第四批市級人才小高地申報遴選工作,目前已建立2家自治區級和7家市級人才小高地,涵蓋現代農業、鋁冶煉、臨床醫學、煤炭、鋁產業等百色市重點產業,通過人才小高地共引進80名高層次人才為百色服務。
加強“國際合作”。2017年首次開展與東盟為主的國際人才培訓交流合作,舉辦越南培訓班5期,培訓6個省黨政干部190人,廣泛開展交流研討。
培育“本土人才”。 將優秀選調生納入本土人才培養范疇,組織舉辦3期專題培訓班,選派88人到區、市兩級部門跟班學習、34人進行掛職鍛煉,推薦百色學院兩位同志入選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激勵一批現有人才進入高層次人才隊伍。
強化“校地共育”。2017年,百色市與清華大學正式簽訂《共建研究生骨干地方短期掛職鍛煉百色基地協議》,落實5名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到百色開展為期6周的短期掛職鍛煉;與南開大學首次開展掛職合作,落實 “公立計劃”掛職實踐隊5名隊員到凌云縣伶站瑤族鄉開展掛職扶貧產業調研,將校地合作邁上新臺階。
推進“藍火計劃”。 百色結合實際,強化推進,實現教育部“藍火計劃”在我國西部城市首次落地,助推博士生服務團順利開團,接收22名博士生服務百色企業,提升百色區域核心競爭力。
注重“三支一扶”。2017年全市共招募“三支一扶”大學生48人,同時配合實施自治區“十三五”脫貧攻堅貧困村科技特派員2017年選聘工作,共推薦433名特派員到各縣(市、區)偏遠山區開展科技服務工作。
拓寬渠道,創新模式廣納賢才
2017年,百色市不斷拓寬引才引智渠道,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推動人才培養引進新格局。
“拓平臺” 引才引智。2017年5月,該市組織全市17家市直企事業單位和10個縣(市、區)93家企事業單位在國內知名的智聯招聘網、區內的八桂英才網、廣西人才網和市內百色黨建網、百色人才網等5家網絡平臺同步發布《百色市2017年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計劃目錄》,開展網絡招聘工作,共提供372個崗位,640個職位的需求信息。
“走出去” 引才引智。2017年10月份,該市赴區外招聘重點領域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招聘活動,全市31家企事業單位赴上海、哈爾濱、北京、武漢、重慶等地招聘高層次人才,其中27家事業單位計劃招聘崗位140個,招聘214人。2017年,市直部門已簽訂協議引進高層次人才28人,正在接洽引進2018年高校畢業生達250人以上。
傾斜政策,優化服務環境拴心留人
按照《百色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保障機制。堅持服務理念,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為留住人才和人才干事創業營造氛圍、提供保障。
優化服務環境。從人才最基本的需求考慮,制定相關機制解決人才住房、落戶、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衛生和出入境等方面的困難,完善“人才公寓”,滿足人才服務需求。
注重節假慰問。市委、市政府牽頭加強對優秀專家和優秀人才的節假日慰問,形成常態機制。同時,2017年組織全市第七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進行健康體檢,在全市營造“崇尚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