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戰略委員會發布了《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7)》,從三個指數中的驅動力指數排名看,黑龍江位列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驅動力指數增長率第一,矚目成績的背后反映出我省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態度和力度。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省文化產業呈現健康快速發展的積極態勢。“十三五”時期,我省確立了文化強省的建設目標,努力把文化產業打造成我省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滿足新時代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矚目成果背后亮點頻現
文化產業驅動力反映的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包括市場環境、公共環境、創新環境等,體現了政府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態度和力度。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我省文化產業實現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據省統計局普查,201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達542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速20.88%,高于國家同期增速1.18個百分點,是我省同期GDP增速的2.5倍,日益呈現出振興之勢、崛起之勢、騰飛之勢。
近年來,我省文化產業從探索起步開始進入加速發展的新時期,具有龍江特色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我省文化產業擁有消費市場廣闊、歷史文化與自然資源豐富、對俄區位條件獨特與冰雪旅游特色突出等優勢,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呈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十二五”時期,我省積極推進融合創新發展,扎實推進文化旅游、出版發行、新聞傳媒、演藝娛樂等十大重點行業建設,著力完善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文化產業實現了穩步發展的積極態勢。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文化產業市場主體日益壯大。我省組建了省出版集團、省廣電網絡集團、省影視傳媒集團、省文投集團、省演藝集團、龍江傳媒公司等一批大型國有文化企業。黑龍江新洋科技有限公司、黑龍江同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黑龍江山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一批民營文化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在全國第九屆“文化企業30強”評選中,黑龍江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榮獲提名獎,這是我省企業首次獲此殊榮。
2017年,我省文化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一系列舉措的出臺實施促進了我省文化產業的加速發展。組建黑龍江省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組建黑龍江省文化產業專家庫,積極推動哈爾濱大劇院戲劇主題公園、維羅納音樂文化特色小鎮等項目的策劃與建設;組織第二屆黑龍江文化產業十大品牌評選推介活動,有序推進首屆“黑龍江文化企業30強”評選工作;交流貿易不斷擴大,我省成功舉辦和參展中俄博覽會、深圳文博會、北京文博會、龍江文博會等。在深圳文博會上簽約項目49個,簽約金額達165億元,高校“雙創”文化產業項目現場簽約融資2.92億元。
健全措施為發展保駕護航
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相關政策的保駕護航。扶持政策措施密集出臺,頂層設計逐漸完善,為我省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據了解,“十三五”時期,我省將著力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著力提升我省文化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打造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據悉,我省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為推動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鋪設“快車道”。
加強文化產業統籌指導。充分發揮我省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指導作用,完善與省直各部門和各市地的溝通協調機制,形成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加大資金投入保障力度。進一步健全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創新政府投入方式,逐步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政府購買、項目補貼、貸款貼息等多種手段引導和激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產業建設,加大對具有較好市場前景、戰略性、先導性的文化產業創業創新項目支持力度。
完善文化產業經濟政策。落實文化稅收政策,落實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及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電影、動漫、出版發行等文化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文化建設用地保障,鼓勵將城市轉型中退出的工業用地根據相關規劃優先用于發展文化產業。
強化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和完善文化人才評價、流動、激勵等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扎實開展崗位培訓、專題培訓、業務培訓,形成規模化、專業化、企業化、社會化的立體教育培訓體系。推動文化產業相關學科專業建設,發揮高校院所、培訓機構、文化企業、園區基地、眾創空間、孵化器等各自優勢,推進產學研用合作培養人才。
此外,我省還將加強對文化產業數據的分析研究,做好數據應用工作,定期發布文化產業統計數據分析報告,提升文化產業工作決策科學化水平。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