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春節前夕,遼沈老鄉回沈投資洽談會暨項目簽約儀式上,170名在外發展的遼沈老鄉回到沈陽,簽下恒大旅游小鎮、天河(沈陽)制造業轉型升級研究院、網庫北方軍民融合電商產業園、航天凱天循環經濟產業園、全球最高端抗生素產業化等23個項目,總投資額達256億元,這是沈陽開展“三引三回”活動取得的一大成果,為新春的沈陽發了個大“紅包”。
校友帶來大項目
沈陽是我國工業名城,也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云集的城市,同時還是北部戰區機關所在地。2017年下半年以來,處于振興發展關鍵期的沈陽,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三引三回”活動:引老鄉回家鄉、引校友回沈陽、引戰友回駐地,希望借此簽約一批有拉動作用的投資項目,特別是大項目、好項目;并引進一大批高端人才和實用人才,加速沈陽的轉型創新發展。
“三引三回”活動反響熱烈,超出預料。春節一上班,沈陽興航航空制造有限公司的員工就忙著調試設備。這家2016年才注冊、投資2.5億元的企業,專門為中航沈飛配套,總經理劉鐵柱是沈陽理工大學1992級學生。興航航空是在沈高校校友回沈創業的代表。2017年以來,沈陽理工大學從恢復高考后的校友中,重點梳理出52名校友聯絡,吸引其回沈陽創新創業。
在“三引三回”政策的感召下,東北大學校友、沈陽康格斯柔性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胡丹萍把企業注冊到沈陽,目前柔性電子產業園等相關政策均已落實到位。“一批校友企業紛紛簽約,初步統計投資金額已超10億元。”東北大學黨委書記熊曉梅說。
老鄉創業回家鄉
沈陽市外經貿局統籌“引老鄉回家鄉”專題活動,現已走進四川成都、陜西西安等21個城市,300余位老鄉均表示愿用實際行動來為家鄉建設發展助力,目前已有“一帶一路”國際商貿中心、軍民融合發展產業園等100余個項目擬在沈投資開發。
沈陽市委教科工委牽頭整合全市10個委辦局、13個區縣(市)、17個國家和省級經濟開發區(園區)、32所高校、35所省級示范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18家各類媒體,共計125家單位的工作力量,構建“引校友回沈陽”協同工作機制,目前已開展各種形式的政策宣講推介活動300余場,遴選首批優秀校友企業家889人,挖掘梳理校友意向回沈合作洽談項目200個。
沈陽市人社局軍轉辦搭建平臺服務于外地成功人士回沈投資興業。通過組織推薦、他人推薦和個人推薦,聯系在遼寧駐軍服役過或遼沈籍在外地駐軍服役過的軍轉干部(退伍士兵),現已匯集500多條各類戰友人才信息和62個洽談項目。正如沈陽市發改委副巡視員劉耀國所說,今天沈陽的改革紅利、政策紅利和資源優勢疊加釋放,成為創業福地和投資寶地。
目前,沈陽市“三引三回”政策宣介活動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濟南等多地舉行,并仍在全國各地持續開展。
用激勵政策 引頂尖人才
為順利開展“三引三回”活動,沈陽市出臺了90余項政策點,并在獎勵補助力度、創業支持力度、擴大用人單位自主權限等方面均有較大突破。此外,“沈陽人才新政24條”還對在沈陽創辦企業或進行核心成果轉化的高層次人才給予政策支持。
在引進人才方面,對引進的頂尖、杰出和創業型領軍人才分別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100萬元資金資助。對引進的頂尖人才實行一人一議,解決住房問題,杰出人才和創業型領軍人才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購房補貼,在人才配偶隨遷和子女入學服務、醫療服務等方面提供相關配套政策。對高層次人才領銜的創新創業團隊,給予50萬—3000萬元項目資助。其中,對頂尖人才重大項目實行一事一議,最高給予1億元項目資助。支持留學歸國人員來沈創新創業,對博士給予15萬元生活補貼。
對企事業單位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給予3年每月1000—2000元資助。對在沈創業的博士,技術或專利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的,給予10萬—5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
“當前沈陽正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期。讓戰友、校友、老鄉回鄉創新創業,正是要將各方資源匯聚成沈陽振興發展的力量。”沈陽市委書記易煉紅說,“沈陽愿意為到沈創業創新的投資者,提供燦爛陽光、適宜土壤、甘甜雨露。沈陽適合創業者追逐夢想、創業發展、實現抱負”。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