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為提升山東省濟南市素質,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今年,濟南市將啟動新時期農業農村人才培養計劃,認定一批高級、中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一大批創新創業型、生產經營型、專業服務型和公共管理型農業從業者,真正形成有濟南特色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模式。
致富帶頭讓周邊群眾共同富裕
農村人才作為創業致富的“領頭雁”,具有帶動效應。他們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引領著一方群眾或規模種養,或創辦企業,或闖蕩市場,在市場經濟中打拼,在廣闊的農村大舞臺上施展,不少人已經走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
平陰縣的劉孟建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建設的中藥材核心試驗示范基地,常年種植品種達上百種,成為知名的中藥“百草園”,被認定為中藥現代化科技示范基地;立泰山公司是由農村實用人才董慶國創立的,他在長清區推廣“適合我國北方高緯度地區的茶樹栽培技術”,壓低茶樹高度,使之成為“密植矮化”茶園,為北方茶葉生產提供了經驗。另外還有南湖玉露的牛宗江等,都為濟南市的茶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劉孟建、董慶國是濟南市農村人才隊伍的杰出代表。這些農村人才將自己所掌握的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術傳授給農民群眾,學會了的群眾,又傳授給其他群眾,以一傳十,以十傳百,以最低的成本將科技最大限度地普及到千家萬戶,在知識與技術快速傳播的同時,群眾的觀念得到了有效的更新轉變,具有明顯的乘數效應。他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一個人富裕沒有多大意義,帶領村民共同富裕才有意義。”
教育培訓提高人才隊伍素質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國家重大戰略,更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專門機構,市農廣校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為進一步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型職業農民,市農廣校不斷拓寬培訓平臺、創新培訓模式,全方位實施濟南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1234”分別代表高等層次、中等層次、初等層次、技能型職業農民)。去年7月3日至7日,市農廣校組織市屬各縣區105人赴南京市舉辦高等層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這也是近兩年來該校按照濟南市新型職業農民“1234”培訓工程方案部署,組織的第14期專題培訓。
“市農廣校在培訓的課程設置上下了大功夫,針對性、指導性和實踐性都很強,通過培訓,不僅業務知識和理論水平得到提高,同時拓展了思路、開闊了視野。”濟南市歷城區觀霖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顏丙國說道。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