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闖蕩多年的廣西人李榮峰一直希望能回鄉創業,然而廣西在機械自動化領域的空白讓他望家興嘆。當得知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成立后,他感到這是一個實現愿望的好機會。現在,李榮峰成為基地入駐企業廣西明匠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的機械工程師主管,為他熱愛的機械自動化奮斗著。
現在,許多像李榮峰一樣的廣西人才紛紛回鄉,把創新技術“澆灌”在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的沃土中,基地逐漸成為南寧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新引擎。2017年,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入駐企業突破70家,初步形成4個產業微集群,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讓適宜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開花結果”的神奇魅力。
創新生態高效育種
在南寧高新區秀麗的明月湖畔,一棟棟具有歐洲風情的小樓錯落有致,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就坐落在此。廣西明匠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智洪每天走過這片寧靜的湖光掠影,心頭涌動的卻是創新的熱血。
“入駐基地后公司一直保持高速發展,我們與泰國TTC集團簽署了智能制造項目合同,推進南南鋁智能工廠打造,自主品牌的機器人首次應用在廣西市場……今年我們還有不少新想法亟待實施。”梁智洪說。
梁智洪認為,企業保持高速發展得益于基地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基地依托南寧高新區現有產業基礎,進一步導入中關村創新資源,加快培育適宜創新企業成長的土壤,已經初步形成廣西南寧本地更富有吸引力、適宜種子開花結果的創新生態系統。通過建設南寧·中關村協同創新展示中心、中關村信息谷雨林空間國際孵化加速器、創新匯、創新行等平臺,基地形成跨區域聯動、輻射全球的線上線下協同創新網絡。
去年,通過舉辦大型產業活動,該基地成功引導國際、國內龍頭企業技術與廣西企業結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培育特飛云天、七三科技等5家國家級高技術企業和捷佳潤1家廣西瞪羚企業。承擔國家、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12個,申報南寧市科技局項目5個,科技成果轉化數量56個,掛牌科技服務機構6家。
基地勇于“走出去”,加強與以色列、德國、美國等18個國際創新國家合作交流,開展“2017中德工業4.0技術創新合作交流會”“廣西—泰國創新合作交流會”等9場國際交流合作活動,著力推進對外交流與合作,拓展全球合作網絡。
孵化平臺全程呵護
在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激發和釋放各類創新要素活力的同時,基地還圍繞培育扶持創新企業做大做強,建立一種“多樣性”的創新孵化模式。從初期開始,為初創團隊搭建低成本的路演、融資、技術交流等服務平臺,并為創業團隊提供舒適的創業空間和高效專業的法律、商務、政務服務。
南寧峰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基地孵化器“雨林空間”的入孵企業,公司總經理蔣林峰從春節后就一直忙碌著和國內互聯網巨頭騰訊簽約合作的動畫片研發工作。“我們這部動畫片將在9月上線播放,現在我們除研發腳本之外,還在和國內外的動漫影視渠道商洽談。”
對于創新企業最頭疼的融資問題,基地通過多渠道加大科技金融支撐力度。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南寧明匠智能制造產業投資基金首期1億元投入效果良好,第二期2.3億元也啟動實施。建行南寧高新支行給予基地入駐企業10億元銀行授信、桂林銀行給予30億元意向性金融支持,用于支持入駐企業創新發展。去年,基地引進上市公司分支機構5家,成功培育新三板企業1家。
蔣林峰表示,從去年1月入駐基地后,企業發展可以用飛速來形容。“基地提供了國內外的優質平臺資源,孵化器的創新孵化模式更是解決了企業的后顧之憂。下一步,我們將對接東盟市場渠道,加快國內外動漫影視作品的輸出輸入。”
創新輻射產業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隨著基地在更高層次、更大力度上匯聚技術、智力、資本、產業等創新要素資源,輻射帶動了高新區整體發展,進一步提升了周邊區域創新能力,這股創新力量也成為我市輻射產業發展的新動力。
廣西慧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筱東說:“我們的客戶分布在25個省份、70多個城市、800多個農業基地,必須加快團隊建設。”該公司涉及的是智慧農業領域,最早開發的是葡萄管家系列系統,讓農民用APP就可完成葡萄種植。現在該公司打算將“管家”范圍擴展到柑橘等品種。“在基地的帶動下,我們加強了與園內企業、園外企業之間的創新合作,園區內就有無人機、水肥一體化等相關企業,利用技術共享,加快創新步伐,相關產業鏈正在逐步形成。”
在創新示范基地內企業創新影響下,南寧高新區2017年高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6.58%,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6.70%。依托創新示范基地,南寧高新區的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公布的2016年全國147個國家高新區(含蘇州工業園區)綜合評價中,南寧高新區排名較上年再進兩位,達到第37位。其中,高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排名第18名,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排名第36名,連續5年實現爭先進位。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