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抓住人才這個根本,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創新驅動。2018年,沈陽重新煥發生機,人才加速流入,環境持續改善,創新活力迸發。
數據顯示,2018年沈陽大學畢業生本地就業率達49%,僅次于北京,位居全國第二;戶籍人口一年增加1.2%,近8萬人;高新技術企業增加383家,達1230家,占遼寧全省1/3,一般預算收入更是實現兩位數增長。
好政策吸引人
1.2%,這是2018年沈陽戶籍人口凈增比例,意味著超過7萬人落戶沈陽,這也是進入新世紀近20年以來,沈陽人口凈增最多的一年。
曾幾何時,孔雀東南飛,沈陽人才帶著資金、技術紛紛流向東南沿海。2016年以來,沈陽把人才引進作為振興發展的基礎,去年吸引逾11萬大學畢業生落戶創業。
今年春節前,入職沈陽一家銀行的碩士生王巖領到了3萬元購房補貼,“對剛畢業的學生來說,3萬元不是小數目了。剛領到錢時特激動,立馬發了朋友圈。”
沈陽計劃5年內吸引70萬大學生就業、創業。為此,市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從見習求職、落戶到租房、購房都有補貼。能在沈陽就業的無住房博士、碩士、本科畢業生購房時,分別獲得最高6萬元、3萬元和1萬元的補貼。對自主創業的畢業生、退伍軍人,有一定技能的實用型人才,也有一定補貼。
年初,一場特殊的音樂會在沈陽上演。演出者是沈陽音樂學院2018年引進的5名博士教師。畢業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程妍博士的鋼琴獨奏《浮士德圓舞曲》贏得滿堂彩;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博士何可嘉的小提琴獨奏《帕格尼尼隨想曲第24首》宛轉悠揚,感動了現場觀眾。2018年,沈陽音樂學院一次引進了9名博士,沈陽全市新引進各類人才超過1萬人。
人才流入,資金也在加緊流入。2018年沈陽金融機構存款余款達17746億元,同比增長12.7%,增幅位居全國前列。
好項目聚集人
“沈陽轉型發展還是要依靠創新驅動,關鍵是要靠好項目支撐。”沈陽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強調。
去年下半年以來,一批支撐沈陽未來發展的項目上馬。華晨寶馬沈陽鐵西新廠正式開工,寶馬集團首款純電動車從這里駛向全球。至此,寶馬集團在沈陽已經有了兩座整車廠、一座歐洲以外最大發動機廠、一個德國本土以外最大研發中心;整車年產將由目前的50萬臺擴展到65萬臺。
幾乎同時,集產、學、研、孵、創、投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機器人未來城”項目在渾南區奠基。沈陽利用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國字號重大創新平臺,培育出新松、通用、維頂、高精數控等一批新銳企業,2018年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
去年10月24日,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10月30日,國家六大基礎研究基地之一的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揭牌……
沈陽,這個昔日以傳統裝備制造業為主體的老工業城市,正在朝著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邁進,新興產業快速崛起,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行業發展迅猛。
2018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增加383家,達1230家,占遼寧全省1/3;機器人、航空、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兩位數增長。全市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達124家,吸引企業7400家,聚集創業就業人員10萬余人。
好環境留住人
城市品質提上去,居民生活好起來,人才才會安心在沈陽創業發展。2018年以來,沈陽下決心打造東北亞高品質生活中心,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市整治8條城市黑臭水體,昔日臭水溝成為城市景觀帶;對渾河、蒲河、遼河三條河流累計投入數百億元進行徹底治理,形成了三條玉帶環繞的宜人宜居景觀;去年優良天氣達286天,同比增加30天,為近年來最好。
如今,傍晚時分,沿著青年大街向北穿城而過,寬闊的渾河波光粼粼,左邊是船帆形狀的K11藝術博覽中心,右邊鉆石造型的大劇院變幻著各種色彩。近20公里的城市主干道,一路流光溢彩,摩天大廈鱗次櫛比。
統計顯示,目前沈陽擁有書店2471家,在全國排第二。在全國省會城市里,沈陽的房價至今均價不到1萬元。“醫療、教育資源豐富,區位優勢突出,潛力巨大,房價卻不高,這也是沈陽獨特的吸引力。”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孟慶偉說。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