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是群眾利益的警戒線,也是城市品質的風景線。近年來,長沙大力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品立長沙、質優天下”的城市質量精神進一步彰顯,成為推動長沙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經過一系列評審環節,首屆長沙市市長質量獎名單正式揭曉,這既是一份榮譽,也是一種導向,旨在激勵、鞭策全市上下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意識,全面推進質量強市建設,精心打造長沙質量名片,共同唱響長沙質量強音,爭當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以質量創優勢。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質量是決定城市競爭力的關鍵。近年來,長沙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2017年經濟總量邁入“萬億俱樂部”、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全市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居省會城市第5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1%。城市競爭猶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進入“質量時代”,長沙與先進城市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質量競爭”和“品質競爭”上,全市上下要始終堅持把建設質量強市作為壯大實體經濟、推動長沙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抓手,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質量變革促進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實現“長沙速度”向“長沙質量”提升、“長沙制造”向“長沙創造”轉變。
以質量樹品牌。質量塑造品牌,品牌提升信譽,信譽贏得市場。目前,全市共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32個,居中部省會城市第1位;保有中華老字號26家,魯班獎20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5個;擁有湖南省名牌產品206個,占全省的27.6%;打造了三一、中聯、夢潔、加加等一批享譽國際國內的優質品牌,成為長沙的閃亮名片。牌子叫得響,企業才能立得住、走得遠。企業是品牌建設的主體,要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標準為引領、以科技為支撐,加快品牌化建設,促進資本向品牌集中、技術向品牌集成、人才向品牌集合、資源向品牌集聚,不斷創新供給側,適應需求側,以質量鑄就品牌、樹立信譽、贏得市場,讓更多的優質品牌從長沙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以質量惠民生。質量涉及大眾,事關民生。提高質量的最終目的是要提供安全、優質、高效的供給,讓老百姓能夠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長沙始終把質量惠民擺在首位,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和環境質量,2017年全市電線電纜等重點工業產品及日用消費品監督抽查合格率達95.4%;食品檢測合格率達99.8%,基本藥物、醫療器械抽檢合格率達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建設工程總體質量水平穩步提升,質量投訴率明顯下降。但產品質量哪怕只有1%的不合格,落到具體的消費者身上就可能造成100%的損害。因此質量工作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抓住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質量問題不放,適應需求側優化供給側,提供更高質量、更好品位、更能滿足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讓群眾吃得放心、用得稱心、住得安心、行得舒心,擁有更多“質量獲得感”,分享更多“質量紅利”。
以質量立標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設立長沙市市長質量獎是推進質量強市的重要舉措,將形成顯著的示范效應,引導廣大企業走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推動長沙經濟發展方式加速轉型升級,邁向質量引領、品牌引領、標準引領的新階段。此次入選的湖南糧食集團等5家企業和顏衛彬等2位同志,都是長沙質量行業里的標桿,也是市場和消費者信任的對象。我們要積極發揮獲獎企業和個人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同行業、同類型企業主動對標找差距,積極對表補短板,加快推動產品提質、產業提檔、品牌提升,形成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創造質量的良好氛圍,合力建設“質量長沙”,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