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與中科院首場光電領域的精準對接會在武漢舉辦。活動現場,激光微加工裝備等5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現場簽約,簽約金額達2億元,將進一步促進武漢·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據介紹,此次活動的舉辦,是東湖高新區、武漢市科技局在深入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對接工程”,推動武漢建設全國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世界有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方面的重要舉措,也是中科院科技創新成果在東湖高新區的落地轉化,進一步促進武漢·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有效實踐。
本次活動聚焦東湖高新區光通信、激光、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重點產業領域,根據企業技術需求和市場需求。活動主要包括中科院光電信息成果信息發布、成果轉化項目簽約、技術項目路演和現場對接交流。
活動現場發布了全固態納秒級紫外激光器、光纖傳感器等78項成果,人工智能無線通信系統、高性能傳感器芯片、紅外熱成像系統與機器視覺產品、協同精密定位技術、高峰值功率激光清洗裝備等8個項目進行路演展示,激光微加工裝備等5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將進行簽約。其中包括兩名院士專家團隊科研成果落地轉移轉化。
來自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的路演項目千瓦級激光清洗裝備,是一種高效綠色的清洗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處于國內領先地位,而且價格是國外同類設備的五分之一,在輪胎模具、注塑模具、飛機表面蒙皮、零部件清洗、汽車零部件焊接前清洗、艦船表面清洗等領域有近百億規模的市場潛力。
“目前我國中高端芯片幾乎100%進口,90%芯片依賴國外,中高端芯片到2021年將達5900億的市場規模。”來自中科院微電子所的路演項目高性能傳感器芯片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2018年預計有2款產品實現量產,產值達到800萬,2020年產值預計達到5000萬。
“今年還將舉行多場中科院專場對接活動,系列活動舉辦有利于進一步促進中科院科技創新成果在光谷轉化,加速武漢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中科院武漢分院分黨組書記李海波介紹,在東湖高新區的支持下,特別是2010年湖北省和中科院“院地合作”共建項目——中科院湖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成功落戶光谷以來,雙方合作更加緊密,中科院武漢分院的成果轉化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截至目前,中科院共有28家研究所,53個團隊,200余人在東湖高新區進行創新創業,轉移轉化科技項目達163項。僅2017年使高新區企業新增銷售收入18.28億元,新增利稅3.06億元。培育和支持了35家高新技術企業在漢發展壯大。
據悉,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本年度將通過社會機構承辦多場科技成果精準對接會,領域涉及生物醫藥、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農業與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