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進一步拓展開放范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布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發揮好對外開放的作用是題中應有之意,而開放型經濟建設則是新時代各地推進對外開放的重要方式、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也理應是蘭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不二法門”。開放型經濟作為資源配置和提升經濟效率的一種經濟體制模式,實現了要素、商品與服務自由地跨國界流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把開放型經濟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實、抓好。具體來說,有以下三個著力點。
一是提升進出口水平。首先,做大做強貿易主體,支持企業通過“走出去”提高國際競爭力。重點培育本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貿易附加值,培育產業、技術和品牌、營銷競爭新優勢,加快形成機電、紡織帶動外貿整體出口的新格局。引導和推動加工貿易產業鏈向上游研發設計、中游集約發展、下游營銷服務延伸,進一步提高本地增值配套比重。強化對國外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從而提升本土企業在國際上的核心競爭力。其次,大力培養“外向型企業家”,夯實蘭州市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要基礎。針對目前經濟外向度極低的現實情況,應該完善培訓機制,大力促進本土人力資源(特別是外向型企業家)的發展,還要加大對外向型企業家為主的高級人力資源發展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外向型企業家發展的各項機制,培養一批敢于和能夠對外發展和持續對外發展的企業家。再次,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契機,打造自主出口名牌,優化出口市場結構。以企業為龍頭,以基地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依托農產品、紡織、能化等產業優勢,培育外貿出口優勢特色產業群。借助霍爾果斯陜西出口商品展示中心等平臺,突出開拓中亞、西亞等地區的國際市場,重點發展需求量巨大的水果蔬菜、清真食品、建材、服裝以及其他日用品的出口貿易;利用東盟自貿區的優惠政策,重點培育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水果、中藥材、機電等出口市場;利用馬鬃山口岸等平臺,擴大蘭州對俄羅斯、蒙古等國家出口,重點培育水果蔬菜、化工、建材的出口貿易。
二是提升外資貢獻度。首先,積極擴大引資規模,并依據產業特征選取體量大、含金量高、帶動力強的好項目。著眼主導產業優化、特色產業鏈條延伸、戰略產業培育等需求,面向中亞、東南亞、俄羅斯、日韓等地區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招商項目的策劃、包裝與推介水平。與東部省市進行點對點、城對城對接,以聯合共建、產業鏈整體轉移等形式進行承接。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并重,積極引進綜合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產業鏈長的好項目。引導大量“資金流”、“技術流”和“人才流”流向蘭州,確保優質企業、高端項目、高層次人才“引得來、留得住、能發展”。其次,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加強外資在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投入。加強重點裝備、關鍵零件、關鍵技術的進口,引導外資投向高端制造、能源化工、電子信息等傳統支柱產業,培育壯大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強技術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加強與絲路國家的農業交流,努力引進一批高效率、低污染的節水農業、設施農業、精品農業與休閑農業項目,努力提高蘭州都市農業的產業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國家級農業合作示范區。最后,依托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并以國際會展中心、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等平臺為突破口,加強蘭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對接、資金融通和物流集散,推進通關結算、出口加工、投資融資、市場拓展等方面的便利化。
三是推進服務貿易和國際交流。首先,完善涵蓋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和出口全流程的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實現海關、檢驗檢疫、國稅、外管、第三方平臺、電商企業之間的標準化信息共享和出口貨物申報、監管以及物流狀態的全流程動態跟蹤。推動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其次,積極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鼓勵蘭州市各類文化企業深挖“一帶一路”沿線優質文化資源,通過新設、收購、合作等方式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文化領域投資合作,擴大境外優質文化資產規模。以黃河文明為底蘊,充分挖掘歷史人文資源和潛力,扶持創作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文化藝術精品,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依托蘭州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借助敦煌文博會平臺,打造以旅游、影視攝影以及配套文化為主的影視集聚區。最后,大力加強蘭州市對外宣傳和推介,積極與中亞國家相關城市建立友誼城市關系,參與建立“一帶一路”城市聯盟,互設辦事機構、拓展代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