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了初期艱難創業階段后,高新區向西挺進建立麓谷“根據地”,走向了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蓬勃發展期。對于在高新區艱苦奮斗13年,先后曾任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現任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的羅社輝而言,那是一段激情澎湃、回味無窮的歲月。
13年間,他見證并推進麓谷從“一片荒涼黃土地”到如今的創新創業、投資熱土;從零星分布的4百余家企業發展至近2萬家企業;從沒有產業生態到形成全國聞名的6大主導產業,創新能力在全國高新區中躍居第6位;從岳麓山高科技園7平方公里擴展至140平方公里的麓谷;營業總收入從320多億元躍至4200多億元……讓我們走近羅社輝,揭秘高新區是如何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搭建創新創業體系,為產業蓬勃發展、經濟騰飛奠定基礎的。
牢記使命 堅持將“創新”作為發展之魂
“2002年我上任時,麓谷還是一片荒涼的黃土地,高新區管委會辦公樓還在建設中。”對于在高新區奮斗13年的經歷,羅社輝記憶猶新。當時,高新區因缺乏集中“根據地”,出現了項目流失、招商不利、無法培育產業等問題,像遠大空調這種高新區一手扶持起來的企業,發展壯大后不得不在其他區域購地建廠;一些有意投資的項目,也因高新區沒承載空間而轉戰他處。
所以,確定發展麓谷后,集中力量抓“根據地”開發、建設、產業、招商成為當時高新區人的共識和主要工作,高新區承載空間逐漸提升。“但也出現一些問題,很多人開始”撿到籃子就是菜’。”羅社輝坦言,湖南作為一個典型的內陸省,當時在吸引外資外商、改革開放方面,與沿海地區存在差距。此外,當時全國乃至省內出現不少經濟開發區,均在爭搶為數不多的外資外商。“創新是高新區之”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更是擔負著國家、歷史使命,我們必須堅守這一點。”羅社輝介紹,他們從省內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入手,助力手握尖端技術的科研院所改制,培育高新技術產業。
“看著比較成熟,但缺乏技術含量的項目去了別處,且規模和影響迅速凸顯,很多人對我們的堅守產生了懷疑。”羅社輝介紹,專注創新、堅守高新技術產業,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且短時間看不到成效,是“干明天、未來的事”。高新區的堅守,面臨著發展速度暫時落后的困境。“我們堅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羅社輝介紹,很快“不管東西南北風,咬住創新不放松”的口號在高新區口口相傳。高新區保持定力,一邊對外堅持招科技含量高的企業,一邊對內大力培育高科技企業,為企業發展提供土壤和養分。
敢為人先 創設多層次創新創業體系
堅持創新,遠沒有字面上這么容易,高新區在創新體系建設方面苦下功夫。2002年,高新區創業園(現為創業服務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器。隨后,長沙留學人員創業園、湖南博士后創業園、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均依托其建立。為豐富該體系,高新區建了長沙軟件園、中電軟件園等,允許金榮集團、長海科技等民營企業加入,打造了“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的完整創新創業鏈,在扶持企業發展知識產權、產業孵化、技術改造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
“三諾生物就是5個人、一間辦公室成長起來的。”羅社輝介紹,高新區力促本地科研院所改制,摸索出一條創新機制;大力引進創新平臺,推進產學研合作模式創新;助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在麓谷設技術轉移中心,持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所有的艱辛付出都是值得的,一批全國領先的科研院所落戶麓谷,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類干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端、特色平臺涌現,高新區發明專利申請量、授予量均居全省園區第一,很快培育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
為解決企業成長過程中“融資難”問題,高新區率先在資金體系上進行探索,2015年底在麓谷注冊或服務的銀行、證券、保險、投資公司以及中介機構有300多家。“但中小微企業固定資產少、投資風險高、貸款抵押物不足,融資更難。”羅社輝坦言,高新區勇吃“螃蟹”走出了科技+金融的路子。2011年,高新區與長沙銀行、浦發銀行合作,成立了湖南省首批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專營機構。此后,建設銀行、北京銀行、交通銀行等也在麓谷設立科技銀行。
同時,高新區還在全省首推銀行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出臺債務性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保險等融資政策,持續打造科技與金融“共舞共進”的樣板。“我們的儀器設備為自主研發,無法進行抵押貸款。得知政策后,我們申請了浦發科技銀行的”科貸易’,一個月內就獲得了500萬元無抵押信用貸款。”岱勒新材董事長段志明感慨,沒有那筆貸款,也就沒有上市企業岱勒新材。長沙高新區科技與金融相結合的探索,在全國引起轟動,成為國家首批3個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高新區之一。此外,高新區啟動555人才計劃、完善教育等相關配套,形成了完善創新創業體系,不斷支撐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勇爭突破 獲批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
很快,一個個高新技術企業快速成長,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全球首臺碳纖維臂架泵車、輸送高度最高的混凝土泵車、中國第一臺高端選擇性激光燒結3D打印機、第一個智能機器人、第一個雜交水稻優化組合、第一個大卷重鈦帶、第一條鎳氫汽車動力電池全自動生產線、第一例“克隆神經疾病基因”……為麓谷騰飛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試管嬰兒之母”盧光琇、粉末冶金專家黃伯云、“中國工程機械脊梁”詹純新、3D打印世界標準制造者許小曙等專家“智庫”,為麓谷自主創新注入無窮動力。
經過不斷探索、奮斗,麓谷已成創新創業熱土,崛起了中聯重科、威勝集團、金瑞科技、湖南杉杉、三諾生物、遠大住工等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的龍頭企業。“2014年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長沙高新區被定為核心區域創新谷。”羅社輝介紹,這標志著長沙高新區創新體系和實力得到認可,進入國家高新區“第一方陣”,成為繼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等之后的第7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當時,高新區的創新能力躍居全國高新區第6位,在全國引起了關注。2015年,高新區營業總收入突破4200億元,其中麓谷營業總收入2500億元。高新區不斷加快建設“中國麓谷·創新谷”,吹響了爭創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號角!
“看著麓谷從荒涼到繁華,從一個嬰兒逐步成長為強壯的青年,我對高新區的感情也在不斷奮斗中日益深厚。”羅社輝感慨,創新沒有止境、沒有終點,希望新一代“高新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創新未來!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