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在改革發展的浪潮中,佛山“先行先試”、“海納百川”的傳統和精神,更需運用到人才的供給改革中來。因為城市和產業轉型,佛山亟需一場人才供給的改革。
“二十一世紀什么最貴?人才!”這是一部電影的段子,一語道破人才資源在當下“第一資源”的地位。昨日,我市召開高規格的人才工作推進會,提出構建與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相匹配的新型產業人才體系。
一直以來,無論官方層面還是企業層面,佛山在人才工作上從不吝投入,不缺惠政,如今佛山的成就也得益于人才輩出。但是,隨著經濟轉型升級,佛山的人才供給出現了一些新情況。例如,低端人才“過剩”,去產能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同質化人才浮現出來; 重點產業領域的技能型人才、高端創新型人才則“供給不足”,還常被“挖角”。此外,現有的一些高端人才還出現“水土不服”、“不好用不適用”等問題。
佛山此刻面臨的人才難題,是目前中國絕大部分城市在經濟轉型期面臨的共性難題。“人才引領產業”的無形共識,讓全國各地盡拋“橄欖枝”求賢若渴。誰先搶到重點產業中創新型、創業型、技能型的頂尖人才,構建起新型產業人才供給體系,誰就能在這場經濟轉型的長跑中脫穎而出。
佛山站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高度,打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勢必要解決人才“供需錯位”的問題,推進人才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增加人才有效供給。因此,在這個“搶人”的風口,佛山攬才更顯急迫和嚴峻,不能等待,不可手軟。
從近日出臺的《佛山市重點產業人才引進培育暫行辦法》可以看出,佛山對新型產業人才供給體系的模樣已經“心中有譜”。從勞動密集型產業邁向智能制造的今天,以產業為導向,將緊缺產業人才“清單式”羅列,精準透析出佛山人才供給中發生的變化,指引以企業為主體,去培養和引入各個細分領域掌握核心專業技術的人才。
目錄清單猶如一個指向具體明晰的方向標,催促著現有人才的結構性調整。可是,“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目錄上這些人才“怎么引、怎么留、怎么用”,佛山還需拿出自己的“法寶”,對接人才需求。從當下來看,“法寶”至少要有三:其一是可以預見的佛山未來重點產業領跑發展的機遇。產業聚攏人才,無論是佛山制造與德國工業4.0的對接、先進裝備制造業在珠西六市一區的“龍頭”地位,還是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群等國字號牌照,佛山的種種機遇對高層次人才在實現職業成就感上有相當的吸引力。其二是足夠大的事業平臺和差異化的創新政策。佛山與一線城市“搶人”,須要摒棄創新創業者心中“小廟”的刻板印象,強攻高層次事業平臺,做好實實在在的服務,助力其施展拳腳。其三,“好山好水留人才”。近年,佛山生態環境、政務環境的持續改善和提升有目共睹,但其作為城市“招人留人”的軟實力還應繼續加強。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舍得投入、舍得時間、舍得聲譽,在改革發展的浪潮中,佛山“先行先試”、“海納百川”的傳統和精神,更需運用到人才的供給改革中來。因為城市和產業轉型,佛山亟需一場人才供給的改革。做好這一改革,既是成就人才,也是成就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