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全面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積極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堅決破除阻礙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動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著力打造具有獨特優勢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讓創新成為無錫最鮮明的城市品格!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強富美高”新無錫的新征程上,創新是澎湃的動力,創新是強大的引擎。
(一)靶向發力:緊抓“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和“集聚創新創業人才”
從鄉鎮企業,到開放型經濟,再到今天的創新引領發展,都能看到創新發展的巨大威力。創新,已成為無錫發展的內在要求和自覺追求。
細讀黨代會報告,無錫被賦予的創新使命既有遠景藍圖,也有現實依托。去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78%,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2%、居全省第一;令無錫人倍感自豪的,還有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建成投運全球最快超算系統等。決戰決勝“十三五”,我們必須積極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致力于提升科技創新水平,聚焦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通過優化區域創新體系和創新平臺布局,形成“一區三核多特”的創新發展格局,努力走在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前列;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由“無錫制造”向“無錫創造”轉變。我們必須緊扣“創新發展的關鍵在人才”這一要義,在集聚創新創業人才上有新的作為,>堅持以“高精尖缺”為導向,深入實施“太湖人才”計劃,在全球范圍內集聚一批與現代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創新型技能領軍人才和現代服務業領軍人才,全面優化無錫的人才結構。通過大力實施“人才強企”工程、企業家鑄造工程和青年企業家“長青工程”,打造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新錫商群體。充分釋放出創新人才的智慧資源和創造潛力,讓天下英才近悅遠來。
(二)改革開道:主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創新與改革從來都是相伴相生。要創新,就要進行改革。在一定意義上,30多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史,正是風生水起的創業創新史。把黨代會精神落到實處,我們必須把握好創新與改革的關系,寫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這兩篇大文章,為無錫的創新發展開辟更好的通道,使無錫的創新發展呈現勃發之勢。
對于無錫來說,當前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協調發揮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作用,分類有序處置過剩行業中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引導和推動企業采取兼并重組、技術改造、調整布局等方式淘汰落后產能,為增加有效供給騰出寶貴的資源要素和市場空間。同時在“去庫存”、“防風險”、“降成本”、“補短板”等方面多路并進,拿出切實有效的舉措,扎實做好各項改革工作。
化解發展中的困難與挑戰,根本出路還在于堅持深化改革,在改革中破除體制積弊、激發創新活力。無錫要擺脫“困難陣痛”,必須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上實現新突破,我們不僅要分類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推進國有資產證券化,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開展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探索實行國有資本授權經營模式,著力整合資源、優化布局,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還要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建設要素市場體系、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在促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上取得新進展。
(三)政府管理創新:最大程度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松綁解絆
實現經濟增長新舊動能的轉換,必須把發展的落腳點放在創新上。政府對創新生態環境的營造,是對全社會創新熱情的最大釋放。推動政府管理創新,就能為創新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為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最大程度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松綁解絆,是我們的目標。我們要把推動政府管理創新、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作為著力推進的重點工作,推動各級政府甘于做推進經濟發展的“店小二”,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快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推進公共服務流程優化簡化和服務方式創新等領域取得實實在在的創新成果,為無錫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優質的軟環境,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強富美高”新無錫提供強大的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