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實習該不該拿工資?有的大學生覺得沒報酬很正常,也有人吐槽別的實習生每天有百元酬勞,自己加班加點卻沒有絲毫回報,更有甚者,需繳納每月兩百元的實習費,才能獲得實習機會。
最近,不少大學生給記者來電或留言咨詢,他們聽說在武漢實習,政府發生活補貼,但找到的實習單位說沒有報酬,“到底在武漢哪些單位實習會有生活補貼?”
記者調查發現,市政府給一些特定企業的實習生發放生活補貼,有部分武漢企業也在付實習報酬,大多數大學生希望拿到實習工資。
有學生拿到意外報酬,有的一分錢沒得
記者調查發現,大學生實習與接收單位在費用方面主要有三種情況:
調查一:實習沒拿一分錢
武漢理工大學英語專業學生楊婧研今年寒假在省里一家事業單位實習,“我一周上班五天,單位沒發任何補貼,我可以在食堂免費就餐,做的工作與正式工沒什么差別。”她沒拿到任何報酬,但對實習本身十分滿意,因為獲得了實踐機會,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
調查二:拿到了每月3000元實習工資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計算機專業的劉程,今年上半年在親戚介紹下進入光谷一家企業實習,從事實習軟件開發工程師的工作。周一到周五,每天早晨出門擠地鐵上班。公司沒有食堂,也無餐補,劉程早餐、午飯基本靠外賣解決。“午休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有時會忙得暈頭轉向。”每月3000元的實習薪資,出乎劉程的意料。他告訴記者:“我實習了好幾個月,做的工作跟在職軟件開發工程師差不多,不過報酬比他們要低一些。”
調查三:實習要交費
陳潔是華中科技大學的一名學生,根據學校安排,實習在大四下半學期進行。她還沒到學校安排的實習時間,但為了提高動手能力,去年寒假期間,她在父母的幫助下,到武漢地區一家事業單位實習,期間要交200元/月的實習指導費。
陳潔說,由于實習崗位少,大部分同學都自愿不拿實習工資,她實習3個月,沒拿到任何工資或生活補助,自己承擔交通費和生活費,每月要花1500多元。
該不該拿報酬?大學生的看法也不一樣
“實習經驗當然比實習工資更重要。”畢業于中南財經大學金融專業的袁耀華,如今已在武昌區地稅局工作一年,大三期間曾在中國農業銀行實習,“在銀行實習獲得的經驗,讓我工作后得心應手。當然,實習工資并非不重要,如果有餐補和交通費就更好了。”
“實習生不是免費勞動力,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公司創造了價值,應該拿到報酬。”武漢科技大學機械專業的小南則認為,給實習生發薪水或補貼很有必要。
6月7日,在“我選湖北·聚英才”名企面對面活動現場,6家企業提供了實習實訓崗位238個,記者隨機采訪了20名大學生,有5名表示可以接受沒有實習工資,其余都希望企業能支付一定的實習工資或補貼。多數大學生認為,實習期間付出了勞動,或多或少為公司創造了效益,獲得報酬理所當然。
45.2%的學生在上海實習能拿到報酬
我國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曾開展大學生實習薪酬調查,數據顯示——
大學生在跨國企業和知名民營企業實習的日薪水平最高,這些企業提供的實習機會分別為13.1%和14.7%,但實習后留用機會不多。
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實習薪資較低,且提供的實習崗位中,無薪酬的比例最高,分別達44.1%和13.5%。
一線城市的實習日薪平均水平略高于其他城市。45.2%的學生在上海實習能拿到報酬,在各城市中比例最高,日薪多在100元—150元。在北京實習,9.6%的人日工資在151元—200元,高報酬比例在各城市中居首。
對大學生普遍關心的實習工資,武漢不少企業的觀念也在轉變。TCL集團某部門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孟昭俊表示,實習工資更多的是補償或者激勵大學生。“對實習生來說,實習經驗才是最寶貴的,工資待遇不應該成為選擇實習崗位的首要條件,但一定的實習工資確實能夠增強實習生的價值感。”
這家企業給本科生開出4800元/月的實習工資
6月7日,葛洲壩集團開出了本科生4800/月、碩士生6000元/月的實習薪資,引來不少大學生投簡歷。“給實習生發工資,體現了企業的誠意,我特別希望將來能進這家企業。”湖北經濟學院國際商務專業的大三學生代點說,一下課就直奔葛洲壩集團的招聘現場面試。
葛洲壩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李禮告訴記者,開出這么高的實習薪資,是希望更多的大學生來了解企業,實習也好比試用,企業能借此了解學生,留住想要的人才。
記者在長江日報最武漢微信公眾號平臺上也發現,近期很多企業在招聘暑期實習生,除了開出工作環境福利外,還標明了實習期的薪資,如百勝集團招聘連鎖管理實習生,薪資為2500元/月,新城控股、長城匯等企業的實習薪資待遇為3000元/月—3500元/月。
應屆生求職網首席專家杜曉明稱,大學生找實習崗位時,更在意能否學到東西,不會把薪資放在第一位。一些企業愿意給大學生一定的實習薪酬,原因一般有兩個:一是按勞動給予報酬是件十分合理的事情,二是現在企業越來越重視雇主品牌,給予實習生薪酬,并在工作中給予人性化關懷,非常有利于雇主品牌傳播。實習生回到學校向同學宣傳一下,企業來年的校園招聘競爭指數就會提高一些。有的企業還會給優秀實習生高于其本身能力的薪酬,目的是把實習生培養成正式員工,這樣的員工忠誠度普遍較高。
在武漢見習基地、實習實訓基地實習,政府發補貼
2004年起,武漢在武鋼等11家企業設立了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30家企業被授予“武漢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 2011年以來,市人社局對市就業見習基地開始實行就業見習補貼制度,按照就業見習基地“先付后補”的原則,每年對符合我市就業見習補貼的企業實行財政補貼,見習補貼標準由2009年每名見習大學生每月100元,補貼時間最長不超過3個月,提高到2011年每人每月500元.補貼時間最長不超過6個月,直到2016年實行按照按武漢當年最低工資標準1750元的60%,最長補貼6個月。見習生的接收范圍,也由原來當年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擴大至畢業1年內未就業的學生。相關人士表示,“給見習學生發過實習薪資的基地企業可以申請財政補貼,實際上一方面是政府對企業的補貼,另一方面是提高企業接收見習生的積極性。”
2017年起,為讓更多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的優秀大學生留在武漢,我市還新設立了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迄今已有303家企業入駐。 根據《省人社廳關于做好大學生實習實訓補貼有關工作的通知》規定,各地對在人社部門確定的實習實訓基地參加實習實訓的大學生,將給予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的補貼,并為其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補貼對象為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在校生,此外,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可參照執行。
據武漢市人才服務中心統計,到2017年底,我市已有10624人次的高校畢業生到實習基地實習,9523名畢業生留在基地就業,留用率達89%。預計2018年,武漢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和實習實訓基地共可提供近2萬個見習實習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