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才,利用人才,使新區成為創新成果轉化的沃土、科技人才干事創業的樂土,只是創新創業工作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成都天府新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區建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規劃好建設好“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高標準建設公園城市、高質量打造新的增長極、高水平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加快發展新經濟,著力培育新動能。通過實施“雙創”主體引育工程、載體建設工程、要素聚集工程等六大工程,全力打造以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軍民融合創新為特色的全國一流“雙創”示范基地,并取得階段性成效。
強化人才支撐 大力發展新經濟
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節點的天府新區,人才的招攬、儲備、引導尤其重要。“我們通過鼓勵創新驅動的創業,實現‘雙創’工作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以此打造新經濟發展的引力場。”據天府新區人才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區圍繞“六大新經濟形態”,引進中科曙光、紫光集團等領軍企業,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3700余家;落實成都人才新政,實施“天府英才計劃”,落戶本科以上青年人才9萬余人,為新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撐。
同時,新區以天府科學城為核心,規劃建設“中”字形的創新創業聚集發展區域,其中67公頃的獨角獸島將建成全省乃至西部地區最具標示度、最具帶動力的新經濟企業成長高地和獨角獸企業孵化培育平臺;加快建設天府海創園等示范性載體(園區),以此提升“雙創”承載力。
推進協同創新,也是新區“雙創”的有力助推器。“我們通過促進校院地協同創新創業,引進中科院、清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34個校院地協同創新平臺,探索科技成果所有權管理新模式,建立人才培養、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的綜合性平臺。”天府新區人才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還積極鼓勵落戶新區的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以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
加快成果轉化 推動軍民融合創新
“為打造軍民融合創新創業載體平臺,我們通過成立中航聯創(天府)創新中心,實現了中航工業創新技術與資源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的轉型升級。同時,以搭建航空技術轉移轉化基地平臺、航天科工INDICS工業物聯云平臺等軍民融合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實現科技成果線上線下轉化。”天府新區人才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天府新區重點圍繞軍工電子、信息安全、機電裝備等軍民融合產業,孵化培育了匯蓉國科、長空電子、中兵航聯、邊信道科技、翼高防務等13個創新創業項目和高科技企業,軍民融合創新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成都天府新區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設全國一流“雙創”示范基地為指引,加快聚合人才、資金、信息、技術等關鍵要素,促進“雙創”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把“雙創”推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建構富有活力、具有新區特色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推動加快打造新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