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了一個月左右,北京市人才住房新政靴子落地。記者從北京市住建委官網獲悉,北京市住建委于7月20日正式發布《關于優化住房支持政策服務保障人才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面向人才專配公租房、共有產權房和發放租房補貼。
具體來看,人才住房新政結合“三城一區”及其他國家或本市重點功能區(以下統稱園區)建設,將綜合運用租、購和補等三種主要形式提供政策性住房,以配租公共租賃住房為主,配售共有產權住房、發放人才租房補貼為輔,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對符合條件的人才給予住房支持。
記者從北京市住建委獲得一份文件顯示,中央財經大學易成棟解讀認為,去年年底,北京市發布了發展十個高精尖產業的政策,每個區重點發展的產業也是不同的。因此,每個區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人才標準,并給予人才政策扶持。
以區為主的人才住房原則
本次人才住房新政的一大亮點在于,《意見》并未對人才標準在全市進行統一規定,而是由各區、園區綜合考慮本區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等因素制定,并在本區、園區實施政策中予以明確。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政策性住房沒有任何投機和投資空間。在“房住不炒”定位下,按照“租購并舉、以租為主,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原則,就近解決人才居住生活需求,聚焦符合條件人才的職住平衡,并實行嚴格的監督管理。
申請人才住房的條件需要符合北京市公共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的一般申請條件,并按照該市公租房租金標準及共有產權住房售價、產權比例、出售等一般規定執行。
關于戶籍問題,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人才政策肯定是和戶籍無關的,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申請,但是沒必要過多延伸,關于政策內容仍然以北京市住建委公開發布的意見稿為準。
同時,人才住房實行更為嚴格的管理,在“三城一區”及其他國家或本市重點功能區籌集的房源,面向園區就業符合條件的人才開展專項配租或配售,并在園區內實行封閉管理、循環使用,人才因工作及住房等情況變動,不再符合條件的應當退出。
業內人士認為,各個城市都是根據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人才稀缺情況來制定人才認定標準和給予政策扶持的。北京市建設“四個中心”,既需要研究型、創新型人才,也需要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落實“四個中心”建設和總體規劃布局,每個區賦予的功能和承擔的任務是不同的。去年底,北京市發布了發展十個高精尖產業的政策,每個區重點發展的產業也是不同的。因此,每個區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人才標準,并給予人才政策扶持。《意見》不在全市范圍內對人才標準作統一規定,尊重各區差異,可以說是符合北京實際的。
2021年各類住房供應將超150萬套
《意見》中明確,2017年~2021年的5年,綜合考慮北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引進人才以及無房剛需家庭等多層次需求,全市將新供應各類住房150萬套以上。其中共有產權住房25萬套、租賃住房50萬套,繼續發展公共租賃住房,滿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要。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北京的人才政策住房有明確的數量指標,已經執行的共有產權項目中,針對新北京人等配售已經體現了這一政策的影響,產城融合、職住平衡也能夠保證避免出現過去部分城市公租房存在的轉租和空置現象。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