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絕大部分城市2018年上半年成績單紛紛出爐。
2018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087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69299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227576億元,增長7.6%。
今年也是四大一線城市首次半年經濟數據集體跨越萬億大關,其中上海突破1.5萬,達到15558.15億元,同比增長6.9%,這也是上海半年GDP首次突破1.5萬億大關。讓小編驚奇的是深圳趕超廣州距離拉大,兩城GDP總量均突破萬億,但是,廣州GDP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深圳經濟增速領先一線城市。
2016年,廣州GDP首次被深圳超越,退居第四。今年上半年,廣州與深圳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位列第三的深圳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11009.3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8.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71億元,增長10.9%;第二產業增加值4363.88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6634.79億元,增長8.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0.1:40.5:59.4調整為0.1:39.6:60.3。
投資的增長對深圳經濟的拉動作用較大。上半年,深圳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0%。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6.7%,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6.4%。
廣州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0652.98億元,增長6.2%,比一季度提升1.9個百分點。其中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01.14億元、3032.07億元和7519.77億元,分別增長0.8%、6.6%和6.1%。
上半年廣州落后深圳356億元。而深圳向來有前低后高的特點,上半年經濟數據占全年的比重較低。據此推算,廣深之間的差距全年將可能達到千億以上。
但是,廣州第四的位置還是比較穩固的。緊隨其后的天津、重慶、蘇州等追趕者在短期內基本沒有超越廣州的可能。
上半年上海市生產總值15558.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6.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15億元,下降5.0%;第二產業增加值4758.03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10761.97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2%。
從主要行業看,上半年,工業增加值4304.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4%;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226.57億元,增長4.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758.60億元,增長14.3%;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228.12億元,增長2.0%;金融業增加值2917.74億元,增長5.2%;房地產業增加值778.42億元,增長6.4%。
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謝良兵分析,創新驅動正在成為各城市經濟轉型、新舊動能轉換的主要抓手。城市之間的競爭也已經變為了傳統產業與新經濟之間的比拼。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倚靠新經濟等創新驅動,優勢仍十分明顯。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