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廣東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技術創新能力和應用示范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
第二步
到2025年,廣東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取得重大突破,建成30個以上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應用中心,打造10個以上人工智能相關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4個以上人工智能智庫。
第三步
到2030年,人工智能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實現全鏈條重大突破,總體創新能力處于國際先進水平,聚集一批高水平人才隊伍和創新創業團隊,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人工智能產業成為引領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方晴)廣東省人民政府官方網日前發布《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根據規劃,廣東到2025年人工智能產業核心規模要突破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1.8萬億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人工智能產業成為引領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
現狀:廣東人工智能企業平均單筆融資額超千萬美元
《規劃》稱,2017年,廣東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約260億元,約占全國1/3,帶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相關產業規模超2000億元,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及相關產業規模均居全國前列。在重點終端產品方面,擁有機器人制造重點企業156家,2017年全省工業機器人產量20662臺,同比增長50.2%,占全國產量的16%,保有量約8萬臺;民用無人機產量283.12萬架,同比增長69%,產值占全國超七成的市場份額;智能手機產量8.28億部,占全球產量約1/3。
廣東已基本形成以產業應用為引導、以技術攻關為核心、以基礎軟硬件為支撐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基礎軟硬件支撐實力較強,擁有高水平的云計算支撐平臺,廣州、深圳、珠海三大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智能傳感器技術水平居全國前列。
2017年,廣東人工智能企業數超300家,廣州、深圳是廣東人工智能的主要集聚地,擁有大疆、柔宇科技、碳云智能、優必選、魅族5家獨角獸企業,其中,大疆占全球消費級無人機超50%的市場份額,2017年營業收入達180億元。廣東人工智能企業融資規模、融資頻率均居全國第二,平均單筆融資額超千萬美元。
近年來,人工智能與其他產業加速融合,比如智能制造,2017年全省10個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產值達10230億元,同比增長10%。
三步走:計劃2025年取得人工智能基礎理論重大突破
《規劃》提出“三步走”發展目標。第一步,到2020年,廣東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技術創新能力和應用示范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深度學習技術、智能感知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開放創新平臺成為行業標桿,人工智能形成廣東經濟新的增長點。
第二步,到2025年,廣東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取得重大突破,建成30個以上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應用中心,打造10個以上人工智能相關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4個以上人工智能智庫,力爭將廣東打造成為國內人工智能創新和應用高地。
人工智能產業核心規模突破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培育形成40家技術創新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核心龍頭企業,300家以上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制造、應用和服務領域的領軍企業,建成15個以上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園,10個以上人工智能小鎮,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創新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