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7%。專家認為,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從需求端看,擴大內需成為穩增長的關鍵;從供給端看,企業盈利狀況逐步改善。展望四季度,應保持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的政策組合,保持宏觀經濟內外均衡和金融穩定。
一、二、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均為6.7%。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好于預期。經濟增長內在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運行質量、效益在提升。三季度的積極變化更多的是在8月和9月,部分指標明顯好轉。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擴大內需成為穩增長的關鍵。從供給端看,在需求增長與去產能共同作用下,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6.0%,工業企業生產平穩,同時9月PPI結束負增長,企業盈利狀況逐步改善。
分產業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表示,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度明顯上升,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呈上升趨勢。經濟結構正在優化,新經濟中的高科技、裝備制造業均有不錯表現。
工業趨穩態勢明顯。進入三季度后,工業的用電量、發電量、貨運量等指標增長明顯加快。
就業好于預期,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預期目標。9月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5%,自2013年6月以來首次低于5%。徐洪才認為,全年完成城鎮新增就業崗位1200萬人應無大問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當前經濟運行仍面臨多方面不確定性。去產能進程加快可能帶來經濟下行壓力,導致市場需求走弱,但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微觀企業生存狀況不佳,缺乏有效的投資機會,經濟增長基礎和動能較弱。當前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措施能否順利推進,是左右未來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
投資企穩消費穩健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看,投資企穩,消費穩健,出口稍弱。1-9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2690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2%,比1-8月加快0.1個百分點。7月、8月和9月分別增長3.9%、8.2%和9.0%,增速連續兩個月加快。
溫彬表示,從投資結構看,1-9月,房地產和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速回升至5.8%和3.1%;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長17.92%,增速雖略有回落,但仍是增長最快的領域。一個積極信號是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的態勢得到控制,1-9月同比增長2.5%,開始回升。
連平表示,在多方面積極因素的支持下,民間投資未來有望走穩。PPP項目大規模開展,第三批PPP示范項目的范圍和規模有所擴大,對提振民間投資有積極作用。金融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在降稅清費、創新融資模式、加大對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等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企業融資成本和經營成本均有所降低。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表示,預計財政政策仍會保持應有力度,財政穩增長勻速發力。今年底財政“突擊花錢”不會再現,因而支出增速會受基數的干擾而有一定的回落,這并不代表財政支出力度的減弱。
從消費看,車市的高速增長起到了支柱作用。趙慶明認為,因相關扶持政策到期前的集中提前消費啟動,并且同比基數較低,三季度全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5.0%,明顯高于一、二季度。三季度全國汽車消費額同比增長14.4%,成為三季度消費增長的中流砥柱。與汽車消費高度相關的石油及制品消費因成品油價上調,對消費增速的提高也有一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