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等歷史機遇,深化與發達省份合作力度,構建了跨區域人才合作幫扶機制,集聚了一批人才和平臺,助力銀川高質量發展。
一是提升引才動能。充分發揮“閩寧合作”“首都帶首府”等機制,與北京、福建、江蘇、湖南等地在園區合作、互派干部交流、科技創新等領域展開合作,目前近百名黨政干部得到掛職鍛煉,提升了在現代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技術服務等產業的管理水平;利用“首都院士專家寧夏行”“湖南院士專家寧夏行”“福建院士專家寧夏行”等活動,邀請近80余名院士專家來銀考察交流,在智能制造、新材料、健康醫療、特色農業等領域為銀川各行業高質量發展問診把脈。目前,與中科院植物所等國內頂尖院所合作建立4個分院,閩寧合作機制下的全區第一家標準化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在靈武成立。二是提升育才機能。探索了銀川中關村創新創業科技園對接北京中關村、銀川經開區對接北京經開區、絲路經濟園對接全國工商聯的新路徑,形成了以“兩園三區”(銀川中關村創新創業科技園、銀川絲路經濟園,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銀川綜合保稅區、銀川濱河新區)為主體的一批引才育才小高地,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人才集聚效應更加凸顯。爭取北京對銀川市教育和醫療衛生行業進行人才輸送和智力支持,在教育領域,建立了7個“1+X”發展共同體,在醫療衛生領域,與北京市9家醫療機構簽訂“一對一”合作協議,加快銀川教育、醫療行業技術人才成長步伐。依托科技支寧合作機制,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建立離岸孵化器,開辟跨區域人才創新成果轉化通道。借力北京中關村、蘇州工業園區等發達地區資源和平臺優勢,在經開區投資3億元、年產3000噸的石墨烯正極材料一期項目投產,集聚了數十名博士、碩士等國際國內高精尖缺人才,助力園區產業升級。三是提升“雙創”動能。充分利用北京、湖南、福建等地人才資源和創新要素富集的優勢,引進北京中關村信息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個管理運營團隊,將中關村創新生態體系植入銀川,聘請首都有關單位16位雙創導師,提升了銀川中關村創新創業科技園的建設水平;與中國海峽人才市場共建寧夏銀川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提升寧夏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能力以及市場化人力資源服務水平,構建閩寧人力資源服務合作幫扶機制。蘇州向銀川捐贈800萬元合作發展人才培養基金,支持兩地產業發展,為銀川人才發展、創新驅動提供支持。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