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近現代史的每一個重要階段,科技從未缺席。
站在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歷史拐點,站在“GDP萬億后”發展的全新起點,無錫上周五召開了全市科技創新與人才大會。會上,大師名家云集,科技精英薈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小敏的大會講話,引發科技界的強烈反響。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高校和科研院所處在這兩個“第一”最前沿一線,與會代表們紛紛表示,遠望“春山”,勇攀科技創新高峰,要著力破解科研與經濟“兩張皮”現象,暢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培育壯大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在創新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深挖創新“富礦”,爭當高質量發展“最強大腦”
“無錫科研院所眾多、創新實力較強,這是我市推進科技創新的寶貴資源,我們首先要借好‘近水樓臺’,堅持‘一所一策’,用好身邊的創新‘富礦’。”李小敏書記對“院所經濟”提出的殷切希望在會后得到了相關單位的積極回應。大家表示,作為“智慧工廠”,高校、科研院所將主動對接地方,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要找準結合點,堅持需求導向、堅持問題導向。”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肩負責任和使命,從高校的角度來說,就是要鼓勵教師把論文寫到大地上、寫到工廠里,有效化解科研、產業“兩張皮”問題。他呼吁,地方政府也要在高校、企業搭建起更多的“面對面”交流平臺,更大力度提升校企合作基地、技術轉移中心成果轉化水平。
發揮特色優勢,無錫科研院所紛紛爭當領跑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大腦”。“市委市政府對科研人員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期待在政策支持上予以更多體現。”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王長君表示,作為全球首個城市級車聯網示范在無錫的應用,今年物博會期間,240多個感知路口將全面上線,駕駛過程中,前方路口紅綠燈還有幾秒、是否有交通事故等,都可以通過車聯網得到感知。
“李書記的大會講話不回避問題,不少話講到了我們科研人員的心坎里。”中船重工702研究所科技處處長潘建強說,作為科研院所緊密服務地方的典型,2007年無錫供水危機發生后,僅一個月,702所就造出一批藍藻打撈船,目前梅梁湖、梁溪河的部分清淤工程也由702所具體實施。談到未來合作,他表示,702所正聯合濱湖區其他科研院所組團申報省級“雙創”基地,以求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無錫經濟發展貢獻新動能。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