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將在順德潭洲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自2015年來,佛山以舉辦“互聯網+”博覽會為核心抓手,以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跨界融合為重點,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加速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成績斐然。
為挖掘佛山實施“互聯網+”的新案例,提煉佛山以“互聯網+”推動創新發展的新經驗,南方日報發起“互聯世界,佛山力量——尋訪‘互聯網+’創新發展新樣本”調研行動,并于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在3秒鐘的時間內,要將成百上千條數據,從一個業務系統錄入到另外10個業務系統,還要確保100%的準確率,你能做到嗎?
這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位于南海的一家互聯網企業——廣東辰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辰宜科技”),卻能讓這種“不可能”變成“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借助了人工智能技術,辰宜科技還能夠賦予數據“靈性”,讓數據能夠進行自我補充、自我填寫和自我更正,用以適應不同業務系統的特點。
辰宜科技是怎么做到的?這得從當下的一個時髦詞語——“搬磚”說起。
開發智能讀寫機器人告別“人工搬磚”模式
辰宜科技成立于2012年,圍繞“辰宜超級大腦”核心技術體系,該公司先后研發出研發出人機(異構)融合操作系統,人機(異構)融合編程語言等一系列智能產品,應用在覆蓋政務、文化、醫療、工業等領域。
在信息時代,幾乎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業務系統。比如與辰宜科技近日展開合作的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廣外藝”),就有11個業務系統,涵蓋人事、科研、薪酬、教學、一卡通等平臺。
如果把一個數據看作是一塊磚頭,那么,一個業務系統就是一棟由無數條數據所砌成的“信息大廈”。
在廣外藝還沒有跟辰宜科技合作之前,大部分的“搬磚”與“砌樓”工作,都得由人工來完成:剛開始,人們要將紙面上的數據,比如教師的姓名、學生的學號等,逐個逐個錄入電腦里。有了那個業務系統之后,由于系統跟系統之間缺乏相應的接口,人們又要將已經填寫過的上述信息,手動錄入另外一個系統平臺內,比如在廣外藝,11個系統平臺每天都會產生300M的數據,由于信息接口不同,彼此相互獨立,各自存儲數據,要靠打印、導出電子檔案等方式實現業務交流。
重復地“搬磚”、重復地“砌樓”,還不能出錯,這一個過程就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辰宜科技為廣外藝搭建的數據共享中心,就有效地解決了這一痛點。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