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政府繼續舉行“迎接黨代會 建設新湖南”新聞發布會,發布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湖南工業發展亮點。從2012年起,湖南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已連續4年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截至去年,全省千億產業超過10個。長沙毫無懸念地成為湖南工業經濟的主力軍。
工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大關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全省加快推進制造強省建設,工業發展實現新跨越。2013年,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首破萬億元大關,到2015年,全省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萬億元,全省工業投資首破萬億元大關。
從帶動經濟增長看,近五年,工業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46.1%,年均拉動經濟增長4.9個百分點。從對財稅貢獻作用看,近五年工業企業實繳稅金平均增長12%;年均占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36.8%,成為全省財稅增收的主力軍。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湖南成績斐然。湖南工業經濟運行質量連續4年位居中部第一。近五年,湖南對19個工業行業700多戶企業的落后產能進行淘汰,其中淘汰煉鋼154.2萬噸、水泥3675.6萬噸、平板玻璃400萬重量箱、造紙376.5萬噸。
“多極支撐”產業結構持續發力
過去五年,是湖南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現有傳統優勢產業動力修復,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五年。
截至2015年,全省裝備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591.6億元,成為我省首個萬億元產業。機械、食品、有色、電子信息、輕工、建材、冶金、石化、電力、醫藥等10個產業均實現主營業務收入(或產值)過千億元。
傳統產業平穩發展,新興產業方興未艾。近五年,湖南大力發展汽車、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大力扶持移動互聯網、集成電路、增材制造、新型住宅工業、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等新產業新業態。
去年,新材料產業總量規模位居中部第一,先進儲能材料品種產業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硬質合金產量全國第一。新材料產業也成為長沙第一大產業。
長沙成為湖南工業經濟主力軍
如今,長沙規模工業總產值已突破萬億大關,在全省工業經濟版圖中舉足輕重,培育的新材料、工程機械、食品、電子信息、文化創意、旅游六大千億產業集群為湖南工業經濟添磚加瓦。
目前,全省千億園區達到4個,百億元以上園區21個,集約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僅有的4個千億產業園中,落戶長沙的就有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和瀏陽經開區。
新興產業的發展,長沙也是一路領先,尤其是今年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的“井噴式”發展。據介紹,今年,全省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7%,上海大眾、廣汽菲克、比亞迪、吉利、長豐等企業產值有望邁上百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