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世界著名企業青年人才發展高峰論壇”上獲悉,由團上海市委等開展的《在滬外企青年服務上海城市發展情況調查》顯示,盡管生活成本高、職場競爭激烈,但八成以上外企青年看好上海未來總體發展。
作為中國外資企業落戶最為集中的城市,截至2018年3月,上海共有各類外資企業9萬多戶。外企貢獻了全市27%的GDP,吸納了超過20%的就業人數。在外企就業人口中,40歲以下人群占到58%以上。
調查表明,45.38%外企青年受訪者覺得在上海的生活壓力或者競爭壓力“有挑戰性”(45.38%),35.45%認為“壓力很大”,18.15%受訪者認為“可以接受”。但是絕大多數(95.89%)受訪者仍然認為上海能夠給予其在職場中更大的發展空間。
需要關注的是,70.38%受訪者稅后月收入在1-3萬元,受訪者收入用途最多的地方依次是:投資理財或儲蓄(63.01%),子女教育(56.16%),旅行旅游(51.71%),外出就餐、娛樂等日常消費(49.14%),人情往來或者貼補家用(30.14%),大宗生活用品或奢侈品(25%),進修深造(15.07%),其他(9.59%),公益捐贈(0.17%)。
對于上海的空氣質量、水質量,盡管有60.79%受訪者認為“尚有提高空間”,14.21%表示“不滿意”,僅有25%表示“滿意”。但還是有半數以上(59.93%)受訪者認為上海近兩年的空氣質量有所好轉,更有大多數(73.80%)受訪者認為“上海未來的環境質量會更加優質”。
調查表明,39.55%受訪者表示自己“偶爾參與”所在社區/居民小區提供的有關活動或者服務,32.36%表示“聽說過但從不參與”,2.05%表示“經常參與”,僅有26.03%受訪者表示“從未聽說”。
社交方面,45.38%受訪者認為“現在上海的環境很容易幫助自己找到職場交往之外的新朋友”,26.37%認為“不是這樣”,28.25%表示“很難說”。在回答“通常您與朋友共度周末的方式”之問時,選擇最多的是聚餐聊天(68.84%),接下來依次為:親子活動(48.80%),逛街消費(41.95%),電影、唱歌等消費娛樂(40.58%),共同旅行(39.90%),參加俱樂部等戶外活動(22.77%),公益志愿服務(15.75%)等。有意思的是,選擇“一同加班”的占到12.67%,這也從另一方面表明外企員工對于周末加班已經習以為常。
調查顯示,84.25%的受訪者看好上海未來總體發展趨勢。在回答“外企青年人才能夠給上海做出的主要貢獻”方面,“促進上海國際化建設”(23.12%)居于首位,接下來依次為:提供專業技能(15.58%),提升市民素質(11.82%),形成人才集聚的號召力(11.30%)等。
如果在上海想要為城市發展服務,并且實現個人成就,在哪些方面還需要努力?受訪者的選擇依次為專業技能或知識積累(68.66%),人脈資源(63.36%),外語水平或語言表達能力(49.66%),國際化工作經歷(42.12%),多工作或多崗位的工作經驗(35.96%),更多的興趣或者特長(33.39%),公益觀念或者社會參與(26.54%),學歷學位或者專業資格證書(24.49%)等。
調查同時顯示,滬外企青年對于住房水平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政策高度關注,在問及期待上海在未來應出臺或完善的政策扶持時,依次為住房(70.72%),子女教育(69.52%),醫療(53.94%),戶籍(41.10%)等。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