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2018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近日發布。其中,佛山高新區核心區獅山鎮再次上榜“2018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蟬聯全國第二,廣東第一。
讓佛山高新區人興奮的是,這正是他們緊抓創新驅動“牛鼻子”取得的成效。佛山高新區成立于1992年,一區五園,與獅山鎮形成“園鎮融合”的發展格局。經過26年的耕耘與奮進,佛山高新區培育出一批具有支撐引領作用的世界先進制造業集群,成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主體園區、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東園)的主要載體,并以科技創新不斷反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創新機制:改革收獲產業紅利
“一切幾乎是從零開始起步。”佛山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南海區委副書記劉濤根對佛山高新區最初的發展歷程記憶猶新。
其時,佛山的中小企業居多,民營經濟活躍。國家在此設立國家高新區的意圖也十分明確,即依托佛山強勁的經濟實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然而,面對國家高新區這樣一個改革開放的新生事物,佛山高新區反而有些無所適從——國家高新區以智力密集和開放環境條件為依托,可當時園區內的企業多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要讓企業轉變經營思維、開放思想,阻力之大難以想象。
“我們決定以制造業發達、工業占比高的特點作為發展強項,走一條其他地方沒有走過的路。”劉濤根說,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放在制造業上,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加快布局新興產業“兩條腿”走路。
走新路需要魄力和勇氣。佛山高新區放出的大招是機制體制創新,管理者先轉變思想,努力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上。近年來,高新區還出臺了一系列創新利好政策,并率先實行投資建設項目聯合審批驗收改革,今年6月還啟動了“證照分離”改革,努力破解企業“準入不準營”等問題。
改革釋放出巨大紅利。從科龍公司成為國內第一家在港發行股票的鄉鎮企業,到南方風機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廣東省首個創業板掛牌上市企業,再到東方精工收購全球第二大瓦楞紙板設備商佛斯伯的股份……這些成績都與佛山高新區體制創新密不可分。如今,佛山高新區已形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高端裝備制造、光電、新材料、智能家電、生命健康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上市及新三板掛牌企業76家,高新技術企業1020家。
獵頭公司咨詢熱線:400-067-9767
個人高薪職位查詢請登錄:www.b502.com
更多獵頭資訊請關注埃摩森獵頭視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