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經濟運行預報、預警、分析、會商“四項制度”,加強對經濟工作的分析研判,及時解決經濟運行中的薄弱環節;專門成立10個穩增長督查組、13個工業幫扶組,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的幫扶指導,協調解決發展難題;適時出臺穩增長46條、提振實體經濟19條、房地產健康發展24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經濟下行壓力下,昆明市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全力以赴,攻堅克難。
政策疊加重塑發展動力。統計顯示,去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300億元,增長8.5%;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920億元,增長1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10億元,增長12.1%。經過努力,全市主要經濟指標逐季向好,經濟運行企穩回升,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經濟穩中有進
化解煤炭產能28萬噸、鋼鐵產能150萬噸,完成去產能年度任務;商品房銷售面積152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6.5%,庫存同比下降23.9%,全年去庫存成效明顯;積極爭取政府性債務置換額度,綜合融資成本控制在6%以下,債務杠桿率明顯降低;累計減免企業稅費近100億元,降成本效果顯著——去年,全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
兌現落實市級工業穩增長扶持資金4.73億元,撥付工業發展引導基金7億元;昆藥生物醫藥科技園、空港科技創新園等51個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昆客搬遷技改、燕京啤酒基地二期擴建等45個項目竣工投產——去年,全市工業精準施策,筑底企穩。
組織2次、203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053.4億元;161個省“四個一百”項目完成投資760億元,投資完成率達100.3%;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95億元,投資完成率達105.2%——去年,全市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工作持續發力。
“去年全市經濟面臨著煙草行業大幅下滑、傳統重化工增長乏力、有色金屬價格下跌的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謀劃早、措施準、行動快,主要經濟指標均完成年初人代會確定目標。”市發改委主任李肇圣介紹,去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4300億元的同時,還呈現出諸多亮點,如官渡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破千億元,投資和消費實現了兩位數增長等。
所有這些,和市委、市政府施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分不開的。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例,通過落實固定資產投資包保責任制、定期會辦制、現場辦公制,共解決滇池國際會展中心、黃馬高速等121個項目236個疑難問題,激活一批停工、半停工項目。同時,積極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格局,推動設立500億元昆明合作發展基金、750億元“五網”建設基金,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116.7億元,啟動實施經開區環衛一體化等14個總投資652億元的PPP示范項目。
創新驅動發展
經濟穩中有進的同時,昆明市還致力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通過實施創新驅動,加快形成發展新動能。
去年,昆明市啟動“188”重點產業建設,編制了19個重點產業規劃,出臺了支持重點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建立“五個一”工作協調機制,昆明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思路、方向和重點更加清晰、明確。
去年,中鐵電建大型盾構機等項目投產,昆明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裝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分別增長11.6%、18.6%,非煙工業占全市工業比重升至69.8%;中國銅業、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一批世界500強區域總部落戶昆明。
去年,昆明市成功獲批國家“十三五”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發布大健康發展規劃,成功舉辦“2016昆明大健康國際高峰論壇”,云白藥健康產業園啟動建設,躋身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呈貢信息產業園成為全省唯一信息產業園,中興通訊等40個項目簽約入駐園區。
與此同時,“雙創”工作也在蓬勃發展。昆明市成立“雙創”聯盟、創客合作銀行,與昆明理工大學等5所高校共建“雙創”學院,建成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園23個,省級眾創空間、市級新型創業創新孵化園26個,云南金鼎文化產業園、呈貢區、經開區列入云南省首批“雙創”示范基地,并成功申報為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
發展時不我待
經濟下行的壓力并沒有消除。正因為如此,去年12月28日,市委、市政府即出臺了《昆明市2017年經濟工作開門紅實施方案》,明確了一季度開門紅工作主要經濟指標任務,行業投資任務,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主要經濟指標目標任務和GDP支撐性指標目標任務。
今年3月1日,《昆明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26條措施的意見》正式印發,從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工業提速增效、積極培育增長新動能、推動消費結構升級、鼓勵創新創業、促進外貿外資增長、強化體制機制保障七個方面推出26條措施,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政策在穩增長中的綜合效應。
“今年一季度,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呈上升趨勢,受去產能、去庫存和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回暖影響,原材料價格回升,這為全市經濟實現開門紅創造了良好條件。”李肇圣說,在全力確保一季度實現“開門紅”的同時,還將繼續做好產業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財政增收節支、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的工作,全力打好工業經濟、服務經濟攻堅戰。
成績催人奮進,發展時不我待。可以預見,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全市上下將同舟共濟,擼起袖子加油干,為當好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和火車頭注入蓬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