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工匠1211工程”是劉顯澤為實現湖南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出的“金策”,希望藉此搭建“芙蓉工匠”成長“立交橋”,助力湖南制造揚帆遠航。
建設100個“芙蓉工匠”培養基地:重點支持建設30個“芙蓉工匠”培養本科基地(轉型10所地方本科院校為應用技術大學,支持20所卓越高職院校試辦“芙蓉工匠”培養本科專業),遴選建設70個“芙蓉工匠”培養銜接基地(60所省級以上示范性中職學校、10所省級以上示范高職院校),形成中高職有效銜接的“芙蓉工匠”培養格局。
樹立200個“芙蓉工匠”培育標桿企業。瞄準制造強省12個重點產業,與100個基地聯合打造“芙蓉工匠”培養航空母艦。劉顯澤還對標桿企業進行了定義:其是現代學徒制示范,與“芙蓉工匠”培養基地全面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到2020年,標桿企業“芙蓉工匠”占技術工人比例達到20%以上。
共建100個“芙蓉工匠”培養本科專業。根據制造強省現實和潛在需求,動態發布“芙蓉工匠”培養指導專業目錄。
培養10000名“芙蓉工匠”新生代。在企業45歲以下技術工人中遴選培養5000名,在院校在校生中遴選培養5000名。企業培養對象采取學校進修、國外研修、跟班學習、項目攻關等多種方式。院校培養對象采取“3+4”、四年一貫制、“3+2”等多種形式。
既具有現代氣息又接湖南地氣
周小毛 省社科院副院長
該課題圍繞《湖南省貫徹(中國制造2025)建設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提出了“芙蓉工匠”的嶄新概念,這對于加快制造強省建設、打造湖南制造業的4.0版、實現湖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作者在分析湖南“芙蓉工匠”數量不多、結構不優的基礎上,設計了“芙蓉工匠1211工程”,以此打造“芙蓉工匠”培養航空母艦。這個工程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理念前沿,既具有現代氣息又接湖南地氣,指導性、針對性、操作性都很強,不失為建設制造強省的開拓性建議。該建議得到省領導的充分肯定,省教育廳已著手在有關本科院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實施,研究成果進入了決策。同時,“芙蓉工匠”名稱與湖南芙蓉國的別稱非常契合,芙蓉又是美麗的鮮花,很有美感。